
当前全省小麦陆续进入返青—起身—拔节期,也进入了“倒春寒”高发期。据气象部门预测,受寒潮天气影响,4日—5日,淮河以北地区最低气温-5—-2℃,淮河以南地区0—3℃。为应对“倒春寒”灾害性天气影响,结合当前小麦生产实际,制定2025年全省小麦“倒春寒”应对技术指导意见。
一、监测预警。一是关注天气预报。密切关注气象预报,提前采取防寒措施。二是田间监测。加强田间监测,及时发现冻害并采取补救措施。通过科学管理和及时应对,可有效减轻倒春寒对小麦的影响,确保稳产高产。
二、预防措施。一是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小麦抗寒能力。拔节期避免过量施氮肥,防止植株过嫩,抗寒性下降,在小麦拔节期后,基部节间基本定长时,视苗情、气象和墒情,每亩追施高氮复混肥(N-P-K=25-10-10)15~20公斤,增糖壮秆,防倒春寒危害。二是灌溉防寒。在寒潮来临前及时灌溉,增加土壤湿度,减缓地温下降,减轻冻害。三是中耕培土。拔节期中耕培土,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寒性。四是喷施防冻剂。寒潮前喷施防冻剂或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增强小麦抗寒能力。
三、灾后管理。一是及时追肥。拔节期倒春寒发生后,及时调查麦田受害情况,分类施肥补救,争取高位分蘖成穗,小蘖赶大蘖、大蘖多成穗。对仅叶片受冻或主茎幼穗冻死率5%以内的麦田,不必施肥。对冻死率5%~15%的麦田,追施尿素5公斤/亩左右。对冻死率15%~50%的麦田,追施尿素8~10公斤/亩。对冻死率50%以上的麦田,追施尿素12~15公斤/亩。孕穗期前后发生倒春寒的麦田,补施尿素3~4公斤/亩,或用50公斤水兑尿素750克或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并加入适量生长调节剂混合喷施,利于增加每穗结实粒数、提高粒重。拔节孕穗肥还需正常施用。二是受冻麦田更易遭受病虫危害,应密切监测病虫发生情况和发生程度,及时防治。三是中耕松土。冻害后进行中耕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根系恢复。四是适时灌溉。冻害后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小麦恢复。
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安徽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
文件下载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