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模式简介
该技术模式将养殖鱼类集中圈养在池塘的养殖仓内,通过实时收集鱼类粪便与残饵并进行有效地养殖尾水的循环处理使用,保障养殖水体和养殖鱼类的健康,不对外排放尾水,实现池塘养殖的“零排放”和集约化高效养殖。
二、技术原理
圈养模式是通过圈养桶下部特殊的锥形斗状结构,采用集污区域非扰动、吸污管径优化配置等方法,解决固体废弃物移除的问题。通过管道吸污,将鱼的粪渣抽至尾水分离塔分离污水与污泥,再进入三级尾水处理桶进行沉淀、过滤、净化,最终排水回塘,实现水资源循环养鱼的目的。
三、技术要点
池塘“零排放”圈养绿色养殖系统是一个综合生态系统,它应用了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养殖废水中污染物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池塘“零排放”绿色养殖系统由养殖仓模块、供氧及起捕模块、集排污模块及尾水处理模块四部分组成,通过集约化精准化的养殖管理大大提高了池塘的单位亩产量,降低了鱼病发生概率,通过该系统配套的人工湿地系统解决了养殖尾水的排放问题,形成了“塘外封闭、塘内循环”的生态环保型绿色养殖。
(一)养殖仓模块
养殖仓主体上部为圆柱形,下部圆锥形,主体材质为聚乙烯,其直径4m、高3m,总容积30m3,有效养殖水深1.7±0.1m,有效养殖水体约20m3。在锥形底部开有直径为110mm的排污口用以连接排污水泵与管道,圆柱形下方50cm处设有以圆孔(直径1cm)组成的水体交换窗(40cm×40cm)。上部圆柱体与下部圆锥体交界处设有防逃网,其上配有起捕及供氧模块以方便捕捞和氧气供应。
(二)起捕及供氧模块
起捕及供氧模块框架是由镀锌钢管焊接而成的高0.4m、直径4m的短圆柱形,框架上采用孔径为1cm的尼龙网布覆盖以防止养殖对象逃逸。供氧模块以罗茨风机提供空气输送,采用微孔增氧方式,将微孔增氧管固定在起捕模块底部框架上,沿养殖仓桶壁布置1圈。通常来讲,采用300w的罗茨风机即可满足1个养殖仓的耗氧需求。
(三)集排污模块
集排污模块由固液收集分离塔、抽污泵和连接的管道组成。固液收集分离塔形状与养殖仓相似材质为聚乙烯,圆柱体部分内径2.0m,高2.0m。集污部分为倒圆锥体,内径2.0m,高1.0m,夹角45°,锥底设有排污口,内径20cm,固液收集分离塔对的容水量约为8.4m3。圆锥体底部设排污管,用以排出固体废弃物;圆柱体与圆锥体交界处设出水管,以排出上清液进入尾水处理模块,据计算本系统固体排污收集率为93%~95%。
(四)尾水处理模块
尾水处理模块一般采用桶式短程人工湿地,采用规格为直径0.6m、高1.5m的不锈钢铁桶,桶内填充稀疏多孔滤材(如沸石等),采用上进水下出水三级串联模式,辅以300w的罗茨风机,通过硝化-反硝化、潮汐流等多重水净化工艺复合使用;也可通过在鱼塘中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以此构建起完整的生态消纳体系,对轻污染的循环水进行净化,降解水体中的氨氮、亚盐等有害物质,保障鱼塘水质的清洁与稳定。
(五)其它
一般1组/亩。1组包括4个圈养桶+1套尾水处理系统。池塘可种植轮叶黑藻或其他植物,种植面积为池塘面积30%左右,为提高净化效果池塘可悬挂生物刷1000个/亩,放养鲢鳙100~150尾/亩。每天排污1~2次,每次1小时,黑水入尾水分离塔,清水入养殖池塘。入塔尾水静置3小时后排出上清液,入三级尾水处理桶降氮除磷后回池重复使用,固废每4天排出一次,资源化再利用。
零排放圈养模式示意图。
四、应用范围
该模式具有节地节水、生态环保、品质优良、质量安全的特点,适用于各种区域。
五、典型案例
某鱼塘工厂化循环水绿色养殖系统尾水处理模式。
1.建设简介
某鱼塘工厂化循环水绿色养殖系统位于南沙区横沥镇。以现有的鱼塘为基础架构,通过构筑低碳养殖单元系统、低碳水循环系统、集污及资源化利用系统、生态处理系统、智慧养殖系统,在池塘内实现绿色循环的高密度养殖。
(1)低碳养殖单元:在单元内实现高密度循环养殖,单元漂浮在鱼塘水面,可随鱼塘液位升降,单元内有无泵单向进水装置、出水循环装置、池内流态控制装置、鱼粪残饵收集装置、自动排污装置、池内曝气装置、便捷捕捞装置、在线检测装置、自动投料装置等。
(2)低碳水循环系统:通过无动力循环系统,将养殖单元内的养殖轻污染循环水循环至生态净化区,经过自然生态系统的净化处理,水质得以显著提升,随后这些经过净化的水再次被循环送回至养殖单元内,形成一个高效且环保的闭环流程。
(3)集污及资源化利用系统:通过自动集污系统,在鱼粪残饵分解恶化之前,能及时有效地将养殖主要污染物鱼粪和残饵进行收集,并自动排送到沉淀池,粪污沉淀浓缩后,输送至陆基厌氧发酵处理装置,进行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成为国家鼓励及支持发展的有机肥料。
(4)生态处理系统:在鱼塘中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以此构建起完整的生态消纳体系,水生植物能起到水体增氧、悬浮截污、根系消肥、叶表硝化的作用,能够有效对轻污染的循环水进行净化,降解水体中的氨氮、亚盐等有害物质,切实保障鱼塘水质的清洁与稳定。生态净化区内可生态放养鲢鳙、罗氏沼虾、澳洲龙虾、大闸蟹等经济鱼类,进一步提升整体养殖收益。
(5)智慧养殖系统:智慧养殖系统集成了先进的工艺自控系统,该系统依据不同鱼类的养殖特性与环境需求,精心设计自控逻辑。这一逻辑涵盖了智能增氧、智能水循环、自动化排污以及即时预警等关键功能,实现了养殖流程的全自动化控制。
智慧养殖系统能够实时捕获养殖过程中的在线数据、设备信息与综合养殖信息,在此基础上,系统构建了九大核心平台:养殖基地总中台、养殖环境监测中台、养殖管理中台、能耗管理中台、实时成本管理中台、动保管理中台、设备管理中台、供应链协同中台以及专家在线支持中台。这些平台共同为养殖管理工作提供了即时、精确的数据支持与分析报告,以及预警机制。
该系统不仅深度贴合养殖实践,更以智能化、数据化为驱动,全面提升了养殖管理的效率与精准度,构建了一个高度集成、智慧化的现代养殖管理体系。
2.系统运行效果
在该系统中,草鱼养殖密度平均可达150斤/m3、加州鲈养殖密度平均可达130斤/m3。系统运行期间,NH4+-N≤0.2mg/L,NO2--N≤0.01mg/L。
3.建设及运维成本
圈养系统及植物费用等。以一亩池塘放置一组“圈养”系统为例(包含6个养殖仓、6组起捕供氧模块、1组集排污模块、1组尾水处理模块),基础设备成本为4万元、人工安装费用1万元、配套设备费用(罗茨风机+排污泵)0.3万元、各类连接管道配件0.5万元,合计5.8万元。设备设计使用年限15年,即每年每套圈养系统折旧成本0.38万元。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