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和人一样,她也有着瑰丽的记忆,完整的生命历史。每个村落在形成,变迁和发展中都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一部村史更是时代发展的缩影,还是地方史志宝贵的参考资料。家乡是根祖地是本,不管人走到哪,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根,忘了本。”这是来自东村镇中民村村史馆里的一段话。
今年年初,富民县东村镇中民村委会以五星级党总支规范化达标创建为契机,结合村庄历史文化,在村委会院内建起了村史馆,并于今年10月建成向村民开放。
“这个叫瓮,盛面用的;那个叫墨斗,以前木工用的……”东村镇中民村村史馆里,一位老人正在教孩子认识老物件。在村史馆另一头,一位村民说,这个木盒就是过去他们那些老人家,洗澡洗脚用的 。
走进中民村史馆,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一个个老故事,生动地展现着中民人历经改革开放、脱贫攻坚等历史变迁,详细诉说着中民人长期以来不甘贫困、摆脱贫困、走向振兴的伟大历程。
来自中民村委会龙潭村村民张正校看到了一张让他久久不能离去的照片,“这张和这张(照片)就是原来我家的老房子了, 以前的老房子就是这个样子 ,现在我家也盖起砖房了。”张正校回味的说。
2014年东村镇中民村委会被列为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2018年脱贫摘帽。近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民村委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流转土地,种植中草药,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并持续抓好烤烟、玉米、水稻、板栗、荷兰豆、生猪养殖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不断提高农户收益,2019年中民村委会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万元,2020年有望突破1.5万元,较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经过5年的奋斗,现在的中民村焕然一新,2020年中民村委会12个自然村入村公路全部硬化通达,硬化长度达25公里;文化活动室、人饮蓄水池、管网、公厕、垃圾池、路灯建设等基础设施也在各个自然村建设落成。而在属于地质灾害点的菖蒲箐村也完成了异地搬迁项目,全村27户随迁户于2018年春节搬迁入住新房......这一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事迹和精神全都被记录在了村史馆,它的建成,不仅留下了中民村发展的历程,也给中民村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动力。
“我们建中民村村史馆的目的 ,就是让大家看了以后 ,更好地记住我们的过去 ,记住我们的历史 ,激励我们的中民更好更快的发展 。”中民村委会书记主任杨守政说。
村史馆由民俗文化展区、脱贫攻坚展区、乡村振兴展区三个展区组成,设有前言、村情简介、村大事记、人文风情、榜样力量、脱贫兴村、乡村振兴、老物件展示”等多个版块,突出“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所陈列的100多件展品主要为在中民村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老物件”,部分是村民捐赠,部分从四处征集。
村史馆通过图、文、物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示着中民村的民族文化、历史变迁、发展变革,唤起人们对家乡的美好回忆,让大家在对比中感受农村的发展成就今非昔比,感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也激励着人们把古朴的村风、淳朴的民风、良好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潜移默化地激发着人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脱贫致富的激情。(昆明信息港讯)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