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
近期,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按照工程化原理,利用生物计算技术,设计构建了非自然的二氧化碳固定还原与淀粉合成新路径,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使淀粉生产的单一传统农业种
-
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覆盖人数达11亿 超10亿人完成全程接种
?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记者董瑞丰、邱冰清)记者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获悉,截至2021年9月18日,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17404.3万剂次,疫苗接种总人数达110084.2万,其中已完成全程接种102220.7万人,接种总人数占
-
我国研发青贮专业菌种玉米芯牛羊饲料新技术
在进行玉米收获与加工时,会产生很多玉米芯、玉米皮等下脚料。但目前对玉米芯,玉米皮等下脚料的利用途径很少,大部分被作为农家燃料被烧掉或廉价出售后回田沤肥,若能将玉米芯、玉米皮等下脚料经处理后用于饲养牛羊,则可以提高其经济价值和经济收入,又可以
-
我国为世界大豆精准选种“定标”
9月9日,“中国大豆生育期组零点标识”碑在黑龙江省黑河市落成。该标识碑矗立于我国目前推广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黑河43”的育成地点,即黑河市爱辉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位于北纬50°15′,东经127°27′,海拔168.5米。 该标识碑的确立使全球不同
-
我国经济进入稳定恢复阶段 大宗商品市场有望企稳回升
9月5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2021年8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数据为99.5%。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指数在7月份触底反弹后,8月份再度回落,且跌至2020年3月份以来最低,显示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下行压力较大,特别是终端需求持续低迷,
-
我国全薯类食品加工损失率降低至6.8%
近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十三五”期间,相关单位通过项目实施,突破了褐变控制、低温干燥、智能醒发等高占比全薯类食品加工关键技术,加工损失率由20%以上降低至6.8%,建立了全薯类食品加工技术工业化生产线17条,开发了发酵类、非发酵类、方便类薯
-
我国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482个
9月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激发市场活力规范市场秩序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情况。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介绍,多年来,知识产权系统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独特优势,通过专利技术强农、商标品牌富农、地理标志兴农,助力全面小康,取得显著
-
-
渝企完成我国首批生猪期货活体交割
日前,备受市场瞩目的生猪期货迎来上市以来首次实物交割,打通了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重庆日报记者9月11日从西南期货有限公司获悉,重庆市万州蓝希络食品有限公司作为西部地区首家参与生猪期货交割的企业,顺利完成了我国首批生猪期货活体交割
-
我国推动秸秆等农业固废回收利用纳入国家科技计划
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下称《固废法》)的意见,提出推动农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纳入国家科技计划,实施“农业面源、重金属污染防控和绿色投入品研发”等重点项目。 意见要求,准确理解贯彻实施《固废法》的总体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