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滋面、笋团……故乡滋味为象山人创造幸福生活
有没有哪种味道会让你想起故乡?对于象山人来说,故乡的味道就是山中竹笋、海中鱼,而如今这些故乡滋味也在为象山人创造着幸福生活。鱼滋面、米馒头、笋团,一起到浙江细品象山味道。
-
“大忙人”让竹园村变成了村民的幸福乐园
记者孙玮 通讯员陈海 陈凯阳 徐书记,我想到外地打工,你看行不?3月8日,鲁山县观音寺乡竹园村村民小戚来到村部,让驻村第一书记徐来运帮忙给个金点子。徐书记把福建一家公司招工的信息推荐给了他。 今年50多岁的徐来运是农行鲁山县支行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易地扶贫移民搬迁让彝族百姓开启幸福新生活
央广网昭觉3月11日消息(记者韩民权 通讯员阿克鸠射)库莫队加油!特口甲谷队雄起3月10日下午,蓝天白云。在离昭觉县城只有2公里的城北乡普提易地扶贫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活动场上,早已入住在此的库莫乡和特口甲谷乡的村民们举行了一场精彩的篮球赛。 普提集
-
赏花饱眼福,种花有“油水”!封丘陈桥古镇脱贫户王正梅花田务工有幸福感
河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马丙宇 通讯员尹祖涛) 三月的陈桥古镇,油菜花开得正盛。3月29日,封丘县第四届国潮油菜花生态旅游节在该县陈桥东湖湿地公园开幕。 穿着环卫装,正神情专注地弯着腰捡拾地上的杂物,记者见到王正梅时,她干活干得正起劲儿。王正梅是封
-
渭南市:铺就“产业路” 催开“幸福花”
以白水苹果为代表的农业特色产业,为渭南脱贫攻坚夯实了根基。 记者 姚志伟文/图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渭南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3+X”特色产业培育为抓手,统筹推进产业、要素、资金、政策向贫困地区聚集,推
-
黑龙江桦南:扶贫小钩针“钩”出幸福生活
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黑龙江省各地复工复产也在有序的进行当中。在佳木斯市桦南县石头河子镇,春富村的就业扶贫车间已经开始复工了,10余名村民正用小小的钩针钩出幸福生活。 村民们熟练的穿珠引线,不一会儿,一件件手工作品便呈现出来。正在跟村民讲解编制
-
渭南 “暖心就业大礼包” 托起群众“幸福梦”
“上班之后,心里就踏实多了。今天刚刚领到了3000多元的工资。”4月13日,远在浙江台州工作的汪玉龙在电话里难掩兴奋。 就在一个多月前,作为一名渭南市的返乡农民工,汪玉龙还一直待在家里为工作发愁。而春节期间,像汪玉龙这样的返乡农民工,全市共有25.6
-
老树新枝“陕茶一号”扩宽百姓幸福路
“这是陕茶一号的母树,陕西茶产业的新时代,就是从它开始的。我们从这一棵母树,培育出陕西首个无性系茶树品种“陕茶一号”,同时也填补了陕西省国家茶树品种登记的空白。”陕茶一号育种人王衍成如是说道。 蓝天白云,清风拂面。踏春问茶第二季全媒体茶产业
-
盐城:打造农房改善升级版 安居梦圆,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4月8日,拿到新房钥匙,70多岁的姚正云感觉握住了稳稳的幸福。当天,建湖县冈西镇徐王村二期新型农村社区分房,104户农户圆了安居梦。 住得好是全面小康题中之义。盐城作为苏北面积最大、人口第二的设区市,改善居住条件是农民群众最关切的诉求之一。据前期
-
淅川县老城镇满山挂满“幸福果”
冬日的淅川层林尽染,初升的阳光精神抖擞。石红星已经在杏李基地内为果树拉枝了。这杏李拉枝,能够增加果树的采光、调整树形、提高果树的通风性、提高坐果量。石红星伸着四个指头,一副专家范儿。 63岁的石红星是淅川县老城镇马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