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科学家首创应用ScCas9定点编辑水稻基因组
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近日,该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首次将ScCas9蛋白应用于水稻细胞基因位点识别和定点编辑,证实在水稻中有较高的编辑效率,可识别PAM序列NNG基因位点,扩宽了植物基因编辑应用范围。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
-
我国已构建大规模斑马鱼定向基因突变体库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大学等24家科研单位的学者组成的学术联盟,历时6年,成功构建大规模斑马鱼定向基因突变体库。这一基因突变体库通过设在中科院水生所的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对科研人员开放,具有重大社会效益。
-
转基因产品:被过分误解的有机物
走在任何一家高档食品杂货店的过道上,你会发现货架上有一系列非转基因或有机的标识。近年来,人们对非转基因食品(无论是经过认证的有机食品还是带有非转基因标识的非转基因食品)的需求激增,主要是因为转基因食品的负面形象广为流传以及非转基因食品对具有
-
科学家发现植物祖先陆地化“转基因”过程
近日,国际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中国农科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程时锋团队的重要成果――程时锋团队与来自德国、加拿大、俄罗斯和深圳华大基因等国家、机构的科学家联合发布两个单细胞绿藻的基因组,揭示了陆地植物共同的祖先在5亿年前,突破干旱适应成功登陆
-
作科所从全基因组水平揭示了lncRNA调控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变异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作物基因组选择育种创新团队和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的肯?奥尔森(Ken Olsen)团队合作完成了水稻(亚洲栽培稻)及其祖先种(普通野生稻)非编码区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注释
-
lncRNA如何调控水稻农艺性状?科学家首次在全基因组层面揭示原理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作物基因组选择育种创新团队和美国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肯?奥尔森(Ken Olsen)团队合作,完成了水稻(亚洲栽培稻)及其祖先种(普通野生稻)非编码区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注释,研究
-
潍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督查组来青州监督检查
9月9日,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督查组来青州市开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对辖区内第一批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许可证的潍坊大信饲料有限公司、青州和邦饲料有限公司、青州市通慧饲料有限公司、青州市海鼎禾新饲料有限公司4家企业进行全
-
马铃薯抗晚疫病有了“克星”
近日,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承担的国际合作专项“马铃薯抗晚疫病资源的引进及抗病基因组成研究”取得了新进展。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该项目从马铃薯资源中鉴定筛选出高抗晚疫病资源,并对
-
人工种植桃没野生桃香? 这25个基因组位点是原因
科技日报讯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该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桃资源与育种团队,通过对256份桃种质资源的香气物质分析,破译了桃高质量新基因组及果实香气遗传进化机制,为寻找浓郁“桃味”、桃风味改良奠定了基? O喙匮芯砍晒?新近发?
-
我科研人员揭示油菜基因组结构变异调控性状形成机制
受访单位供图11月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研究的一项成果在《自然·遗传》上在线发表,该成果揭示了油菜基因组结构变异调控基因表达和性状多样性的规律和机制,并研发出一种高通量鉴...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