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农科院植保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合作揭示细胞色素P450 CYP392D8介导二斑叶螨对毒死蜱抗药性的新机制
近日,市农科院植保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合作揭示了二斑叶螨细胞色素P450 CYP392D8,在毒死蜱抗性种群中...
-
市农科院生物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合作揭示Gm-miR396a调控大豆耐盐和增产能力
近日,市农科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合作解析了Gm-miR396a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证实G...
-
我科研人员揭示油菜基因组结构变异调控性状形成机制
受访单位供图11月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研究的一项成果在《自然·遗传》上在线发表,该成果揭示了油菜基因组结构变异调控基因表达和性状多样性的规律和机制,并研发出一种高通量鉴...
-
新研究揭示老龄蛋鸡蛋壳易破原因
记者17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获悉,该所家禽营养与饲料创新团队研究揭示,蛋鸡产蛋后期(蛋鸡或蛋鸭在达到一定年龄后,其产蛋率开始降低的阶段)蛋壳品质下降与其基质蛋白变化有关,这为产蛋后期蛋壳品...
-
研究揭示地膜与农药残留对棉田土壤的影响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虫害防控与生物安全创新团队揭示了地膜与农药复合残留对棉田土壤微生物和元素循环的影响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危险材料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
-
研究揭示高低畦栽培模式下冬小麦适宜灌溉深度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非充分灌溉原理与新技术团队利用氢氧同位素量化高低畦栽培冬小麦的根系吸水来源,为确定该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生育期适宜的灌溉深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高低畦种植是一种新型栽培模式,具有较好的节水增产潜力。该模式在低畦灌
-
我国科学家揭示蝗虫聚群成灾原因
本报北京8月13日电 (记者吴月辉)日前,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团队发现一种蝗虫群聚信息素分子,揭示了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这一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 康乐团队通过分析群居型和散居型飞蝗的体表和粪便挥发物,在35种化合物中鉴定到由群
-
科学家揭示苜蓿新型雄性不育性状形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创新团队揭示了苜蓿高柱头外露率雄性不育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为豆科牧草和作物雄性不育系创制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上。 据林浩研究员介绍,柱头外露(stigma
-
lncRNA如何调控水稻农艺性状?科学家首次在全基因组层面揭示原理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作物基因组选择育种创新团队和美国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肯?奥尔森(Ken Olsen)团队合作,完成了水稻(亚洲栽培稻)及其祖先种(普通野生稻)非编码区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注释,研究
-
作科所从全基因组水平揭示了lncRNA调控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变异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作物基因组选择育种创新团队和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的肯?奥尔森(Ken Olsen)团队合作完成了水稻(亚洲栽培稻)及其祖先种(普通野生稻)非编码区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注释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