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蚯蚓带来了“立体产业”――一个山村的循环经济见闻
新华社重庆1月31日电题:小蚯蚓带来了“立体产业”――一个山村的循环经济见闻 新华社记者韩振、周文冲、陈青冰 在重庆市巫溪县红池坝镇龙台村,小蚯蚓让村内的不同产业形成了生态循环,让村民看到了产业致富的希望。曾经深度贫困的龙台村,如今花果吐香,蜜
-
把“四季歌”唱出新意来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在冰天雪地的冬季,我区很多地方却逆季节而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把这首古老的“四季歌”唱出了新意。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反季节种植,虽逆农时而为,却顺应了最基本的市场规律,唱准了现代农业“高效”二字,农户从而有了一
-
[丹东]丹东市新增一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两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近日,振安区同兴镇变电村(杜鹃花)获得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东港市椅圈镇李家店村被推介为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目前,丹东市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7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和乡村特色产业
-
农业厅大院的故事
前天,有网友看了《凉水井街在哪里》,给我留言:"现在的锦里小学就是原来的凉水井小学,此校门就是开在凉水井街,不知校舍地盘是不是原来的实验农场哦?因为印象中学校的大门就是很厚重的木门哟!" 原来的农事实验场就是现在的四川省农业厅。 现在的成都市
-
上海204万亩农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完成,一个村靠它一年省了40%水
今年是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收官之年,记者从市水务部门获悉,目前本市已完成204万亩农田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改革之初相比,全市农业用水节约了10%。 据市水务局介绍,目前,本市已基本建立起“水价有核定、用水有管理、计量有制度、设施有管护、节水有
-
一个黑龙江农民合作社在广东走出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大农机耕耘粤西土地 广东农民集中处理马铃薯种 11月10日,黑龙江省望奎县龙薯现代农业农民专业合作联社理事长常庚国和8名农机手走出了湛江机场,他们是来广东种地的。 常庚国告诉记者,黑龙江那边刚刚收割完,他们就赶过来了,这里的水稻是第二季,边收割边
-
四平:一栋大棚就是一个“聚宝盆”
一栋大棚就是一个“聚宝盆”,一棵果树就是一株“摇钱树”。一栋栋连方成片的种植大棚,瓜果飘香、绿意盎然,真正实现了一年四季有收成,一年四季有收入。四平市棚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让农民在增收致富的路上有了实实在在的“金钥匙”。 坚持市场需求 丰富百
-
莱西市:村企共建新路子 看一个村办养鸡场如何带动3万多农户致富
在莱西,说起“九联”,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家靠养鸡发展起来的企业,一年能赚好几十亿呢,真厉害? ? 也有人好奇:“我办的养鸡场在全市也算大的,每年出鸡20多万只,算下来能挣200万就不错了,九联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从开始的小小村办养鸡场,
-
在普通人的奋斗故事里,看见鲜活的新疆
年初种上的火龙果开出了第一朵花,这是张保江2020年最得意的事。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鑫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保江是第一个种出火龙果的人:“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让乡亲们吃上物美价廉的热带水果。” 普通人做了他们自认为平凡的事,
-
“青稞王子”尼玛扎西:每一粒青稞都凝结着他的心血
【时代先锋】 尼玛扎西,西藏历史上第一个农业博士、国家青稞专项首席科学家、被誉为“青稞王子”、西藏农牧科学院院长…… 清瘦的身材,紫外线长年照晒下脸庞略显黝黑,嘴角留着很有个性的小胡子。性格随和,谦虚、低调。短短55年的人生中,他先后主持和组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