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有网友看了《凉水井街在哪里》,给我留言:"现在的锦里小学就是原来的凉水井小学,此校门就是开在凉水井街,不知校舍地盘是不是原来的实验农场哦?因为印象中学校的大门就是很厚重的木门哟!"
原来的农事实验场就是现在的四川省农业厅。
现在的成都市武侯祠大街四号,门口挂着[四川省农业厅]的牌子。从表面看,跟其他厅级机关没有啥子不同。一个大门,一些办公楼,一些家属宿舍。
但是打开历史的画卷,你可以发现,这是一个独特的大院。
先来看看1933年成都街市图。{图中黄色长方形写的是【农事实验场】}
再看看是李氯讼壬男∷?***?中是如何描述的
“城里人都相信轿行的计算,说出南门到武侯祠有五里路。其实走起来,连三里都不到。过了南门大桥――也就是万里桥,向右手一拐,是不很长的西巷子,近年来修了些高大街房,警察局制订的街牌便给改了个名字,叫染靛街。出染靛街西口向左,是一条很不像样的街,一多半是烂草房,一少半是偏偏倒倒的矮瓦房,住的是穷人,经营的是鸡毛店。这街更短,不过一两百步便是一道石拱小桥,街名叫凉水井,或许多年前有口井,现在没有了。过石拱桥向左,是劝业道近年才开办的农事试验场。其中很培植了些新品种的蔬菜花草,还有几头费了大事由外国运回做种的美利奴羊。以前还容许游人进去参观,近来换了场长,大加整顿,四周筑了土围墙,大门装上洋式厚木板门扉,门外砖柱上还威武地悬出两块虎头粉牌,写着碗口大的黑字:农场重地,闲人免进。从此,连左近的农民都不能进去,只有坐大轿的官员来,才喊得开门,一年当中官员们也难得来。过石拱桥稍稍向右弯出去,便是通到上川南、下川南去的大路。”
这段话和这个图都是说的一个地方: 现在的四川省农业厅前生就是清朝末期劝业道周孝怀办的[农事实验场] 。
最近查看成都历史资料(?民国时期的老成都? 作者:王泽华 王鹤 四川文艺出版社1999年12月),这个农事实验场,在成都轰动全国的保路风潮中曾扮演了举重若轻的角色。
1911年9月7号,四川总督赵尔丰下令开枪镇压到督院街督署院请愿的老百姓,期间不仅打死了几十个人,还严密封锁消息,将邮电、交通、报纸全部控制起来,不准向外透露一点一滴的消息。
这个时候,四川同盟会的龙鸣剑悄悄跑到农事实验场,与场长朱国琛等人商量,如何才能把被封锁的血案真相迅速告之天下。在大家绞尽脑汁却还是想不出办法之际,一个小工抱了一堆木片来请朱场长写上植物的名字和科属。朱场长因没有想出传播消息的办法,正是焦头烂额,于是不耐烦地说:"拿走,拿走,莫得空"。小工正待离开,龙鸣剑看到木片,突然眼睛一亮,喊了声:"等到",想起了一个好办法。朱场长也马上醒眼了,用木片发"水电报"。于是几个人马上商量,推敲文字,写了几百个木片,涂上桐油,丢到锦江里面,随波逐流,顺江而下,几天时间就把消息传遍天下。不多时,各路"保路同志军"云集成都兵临城下。
这些起义队伍超过20万人,统称为保路同志军或国民军。他们砍断电杆,阻截交通,扼守要道,与清军战斗不下数百次,多次重创清军。赵尔丰一面派兵分头镇压,一面向清政府通电求援。清廷急调6省派兵赴川镇压,又催促端方迅速启程西上“查办”。正是成都保路风潮,使得鄂军调往四川,武昌城内军力空虚,辛亥革命的武昌起义才能成功。
孙中山评价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半载的。”
再来看看40年代的成都地图
通过这张地图可以看出现在农业厅的这个位置,原来周孝怀办的[农事实验场]已经变成了兽疫防治处和血清示范厂了,且面积还很大。
这个血清厂在《南渡北归》一书中曾经被提到,说是在1949年年初台湾爆发畜牧瘟疫,给台湾的畜牧业造成重大损失,全靠这家血清厂的产品空运到台湾,才挽救了台湾的畜牧业
解放后这家血清厂搬到了沙河堡,是农业部直属的生物制品厂。
聊过了农业厅之前的龙门阵,再来聊下以前的农业厅。
在农业厅大门左边曾经有个大车库,放学回来我和小伙伴总喜欢去看里面有没有好东西,晚上通常会假装逮猫进去偷过车上的甘蔗种和阿坝州运来的大胡豆种。
迄今大门口收发室周大爷的样子我还记得,他喜欢弄假山盆景,门口也有一架葡萄,很高,跳起来都摸不到,有一回停了一辆解放牌卡车在葡萄架下,我和几个小孩翻上车厢躲起来,趁没人看见时就跳起来摘到葡萄吃,相当惊险刺激。
一小门进去是伙食团内孔樱磕旯旖谠孔永锩嫔敝怼H贤恋孛娴陌幼痈叱鐾饷娴牡仄ぃ父鋈税吹缴敝恚幸淮蚊簧彼溃泶诺犊谝宦废恃艹鋈ィ煌诽械鹤拥某靥粒宦费员呋牡鼗褂泻枚嘁懊ǎ2医校辈皇被鼓芴矫ㄍ酚サ慕猩嗟笨植馈
制图:覃继牧
大家注意看上面的那个地图,有一条蓝色的弯曲的线条,那是一条小河沟,在60年代都还在,并且惯穿流淌在农业厅大院里面,一个机关大院里面一条小河,弯弯的小河,添了多少光彩,加了多少芤猓隽硕嗌僭衔丁8灰蹈』锇槊谴炊嗌倮秩ぁ
农业厅进门右边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沿河两边栽满了桃树,当春天桃花盛开时景色美极了!一阵风吹来桃花飘落水中随波逐流让人无限怜惜!此情此景并没有因时间久远而模糊,反倒越发清晰,让人思念至今……
两岸桃花夹河道,河对面还要大块油菜花黄麦苗青青,根本不像机关大院,好似农村景色却又分明矗立一幢红砖坡顶办公楼房。当然后面靠近花园池塘的地里还栽过蒜苗,曾经去偷偷扯来炒豆豉,就在地边搭几块破砖头当柴灶,折几根枯枝架起烧火,家里拿个牛奶锅儿当炒锅,那股香味扑鼻哦!
有小河的机关大院,成都可能是独此一家吧。
不仅有弯弯的小河,还有堰塘,不是一个堰塘,而是有三个堰塘。有一个堰塘还有一个小岛,嗨哟喂,真有点诗情画意。并且,堰塘里面还有鱼,不仅仅有精神享受,还有可以吃到嘴巴里面的物质财富。真是两全其美。精神食粮和物质文明双丰收。
每到鱼获时节,水产处的叔叔们抽排了大部分塘水,穿上橡胶连衣裤,下到塘中捕鱼时候,岸边上总是围满了看闹热的小伙伴,一看到捕上鱼来小伙伴们欢呼雀跃,真是人欢鱼跳。
照片上水面开阔的池塘就是前面提到的养鱼打鱼的大池塘,池塘后面一排整齐黑黝黝的是围墙,中间依稀可见断开部分是通往樊家堰的后门,位于我身后头顶上方一条路基,是总平面图中有小岛的池塘与这边池塘之间的隔断
从农业厅大门进来,一条林荫道是主干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树。遮光避日,凉爽舒适。主路比较长,走完就是农业厅的后门,后门出去不远就是樊家堰。当时农业厅大院面积比现在大多了,北边是大门,在解放后新修的南郊路b,南边就快到樊家堰了,东边挨着浆洗街,西边接近建国巷。
农业厅大院内的主干道的西边是那条小河,小河上有个小桥,小桥过去,是葡萄架,文革前,葡萄架下面周末或者休息时间,小伙伴刘力的老爸经常同一帮票友在自弹自唱京剧。哪晓得在文革中,这自娱自乐成了修正主义,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罪证,被批斗。
葡萄架的两边都是实验田,根据季节不同,种下不同的庄稼。
当时的幼儿园在农业厅的东南角,有棵老桑树,老树上还有猫头鹰,眼睛绿阴绿侠的,又让小伙伴平添了几多遐想。
在李氯讼壬男∷?天魔舞?中,提到有个达官贵人的一个别墅在武侯祠进城的路上倒拐。根据李老先生的描述,我估计这个别墅也是在农业厅大院里面。
好一派田园风光。
现在,今非昔比了。大院里,密密麻麻的楼房。
美好的田园风情只能在回忆中,梦中才能见到了。
感谢刘力同学及覃继牧提供资料和图片。
参考书目: ?***? ?天魔舞?作者:李氯
?民国时期的老成都? 作者 :王泽华 王鹤 四川文艺出版社1999年12月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