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开辟乡村振兴新赛道
来源: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2025-11-04    作者:佚名

  秋日的茂名高州市镇江镇黄晶果基地,金灿灿的果实挂满枝头,树枝被压得低低的,农户们戴着草帽穿梭林间,小心翼翼地采摘、装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与丰收的喜悦。

  

  林宜章借力特色黄晶果种植助力乡村振兴。誉建业/摄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果园背后,有一位兼具账本智慧与田间情怀的新农人——高州喜果农业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宜章。从2005年踏入会计行业,到如今带领乡邻种黄晶果闯致富路,20年来,她以专业会计能力破解农业发展的“账本难题”,用敢为人先的闯劲开辟乡村振兴的“甜蜜赛道”,在高州的土地上书写着新时代新农人的担当与坚守。

  以会计专业破局 助农户规范经营

  “2005年我开始做会计,这一做就是20年。”林宜章坐在黄晶果基地的办公室里,手边还放着几本农业会计账本,回忆起最初与农业结缘的契机,她坦言,最初是发现很多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经营者不懂做账、更不重视做账,这成了制约农业主体发展的“拦路虎”。

  2016年,国家开始要求农业公司、合作社等主体规范做账、办理税务备案,这一政策让不少农户犯了难。“那时候我去跟农户沟通,他们大多摆手拒绝。”林宜章无奈地说,农户们觉得做账是“多此一举”,却不知道不规范经营背后藏着大风险。

  在林宜章看来,财务和会计是企业的核心命脉,农业主体尤其需要专业的农业会计保驾护航。“很多人以为会计都一样,找个商业会计也能做农业的账,这是大错特错。”她拿起一本账本举例,“商业会计是‘一进一出’算明白流水就行,但农业会计不一样。从拿地的地租,到买种苗的成本,再到请人除草、施肥、喷药的开支,每个生长周期的投入都要细分;果树能结果30年还是40年,每年要折旧多少,风吹雨打后成果率降多少,甚至每棵树撒多少肥、喷多少次药,都得记清楚。”她曾遇到过一个合作社,请了商业会计做账,把农业资产按商业资产结转,结果年底审计时出了大问题,不仅没享到免税政策,还多交了不少税,“后来他们找我重新理账,才慢慢规范过来,现在每年能省不少钱。”

  除了帮农户规避风险,林宜章更看重的是让农户享受到国家的农业政策红利。这些年,林宜章服务了近800家农户、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帮他们规范做账、办理备案,甚至为一些小微企业免费提供会计咨询。她坦言,农业会计目前在茂名很稀缺,“前几年我们招聘,一天来三四十个会计,问他们懂不懂农业账,没一个说懂的。”也正因如此,她更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意义,“我是高州人,从小在农村长大,知道农民不容易。能用我的专长帮他们少走弯路,让农业主体能规范发展,这就是我坚持做农业会计的原因。”

  引黄晶果入乡 领乡亲一起致富

  “如果不是我妈,我可能不会这么快决定引进黄晶果。”说起与黄晶果的缘分,林宜章的语气里满是感慨。2020年,她在办公室尝到了从台湾带来的黄晶果,“那果子有一斤重,果皮光滑金黄,切开后晶莹剔透,像燕窝一样,咬一口纯甜不腻,还带着淡淡的牛奶香。”当时她母亲生病十多天,吃什么水果都觉得“心里堵得慌”,她便跟老板要了一个带回家,“我妈妈吃了说‘这果真舒服,比山竹、雪梨还润’,从那时候起,我就想着能不能把这果引进高州,让更多人吃到,也让农户多一条致富路。”

  黄晶果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上游,因其果肉乳白半透明似果冻,口感柔软多汁且带有淡淡奶香,被誉为“长在树上的燕窝”和“天然冰激凌”。它富含维生素、铁、锌、钙等营养物质,深受市场青睐。然而彼时在国内尚无大规模种植成功的经验,试种的果农发现黄晶果不是皮厚就是黏液多,严重影响下一步的销售。林宜章说:“全国市场基本是空白,我觉得这是个机会。”

  为了摸清黄晶果的种植前景,林宜章特意去了台湾的黄晶果农场考察。“一进农场我就震撼了,满树都是金灿灿的果子,叶子翠绿,果子挂在枝头特别好看,而且没什么特殊异味,老人小孩都能吃。”于是,她决心要引进这种独特的水果。

  可引进的过程并不顺利。“当时最好的黄晶果苗要110块钱一株,我想先引进6000株试种,家里人没一个支持。”林宜章称家人觉得没见过的果子,风险太大,万一种不活、结的果不好吃,钱就打水漂了。“我没放弃,找了个做农业的股东一起商量,把果子带给他尝,他尝了之后说‘这果口感好、卖相好,肯定有市场’,我们俩达成共识,不管家里反对,先干起来。”

  2022年4月,林宜章在镇江镇租下200亩山地,把6000株黄晶果苗种了下去。“种下去没多久就开花了,我们赶紧请工人把花摘了——第一年要让树长壮,不能让果子消耗养分。”她笑着说,当时心里也没底,每天都要去地里转几圈,看果树的长势。

  2023年,黄晶果第一次大规模结果,林宜章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摘下来尝了,跟台湾的果子一样甜,卖相还好,我当时就跟工人说‘咱们没种错’!”让她没想到的是,黄晶果的市场反响会这么好——去年卖68元钱一斤,今年卖55元,都是茂名本地消化完,订单排到后面都供不上。

  如今,林宜章的黄晶果基地不仅实现盈利,还带动了周边50多户农户增收。“我们租农户的地,每亩地给租金,还返聘他们来基地干活,除草、采摘、包装,一天能挣100多元。”林宜章坦言,她做农业不是为了“独富”,“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我把风险都承担了,把技术摸透了,再带农户一起干,他们能少走很多弯路,这样产业才能做长久。”


原文链接:https://dara.gd.gov.cn/ztzx/gdxnr/content/post_478747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三农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网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