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渔文化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2024-12-31    作者:佚名

  渔文化是指人类在渔业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人与经济水生生物、人与渔业、人与人之间各种有形无形的具有流转性和传承性的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及制度文化的成果总和。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于2023年7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渔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的意见》,旨在促进渔文化保护与传承,赓续农耕文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江苏自古以来就是渔业大省,不论是长江、湖库氿塘,还是广袤海洋,渔业生产多样,从业人员众多,无数渔村点缀在1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其中渔文化主要包含了渔史、渔业景观工程、渔业生产方式、渔具、渔俗、诗歌、渔舞、渔味等。随着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所涉渔民全部“洗脚上岸”,渔民传统文化圈的社会基础受到冲击,对他们生产与生活中形成的文化现象的继承产生了较大影响,越来越多见证渔民捕鱼养鱼活动的物质载体也随着禁捕而面临消亡,渔文化资源亟须深入挖掘、收集和整理。

  以渔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赋能乡村振兴。渔文化是渔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抓手。一方面,与乡村振兴的“五位一体”的总要求一致,渔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文化振兴。渔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渔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需要重塑和巩固新时期渔村转型发展之魂,实现渔村乡风文明。另一方面,渔文化科学合理地保护及利用,可以促进渔村振兴,拓展内生发展动力,尤其是宜居宜业和美渔村建设。充分挖掘传统优秀渔文化,比如渔具、渔歌、渔拓、渔碑、渔业生产场景等,打造渔村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的重要元素和载体,比如博物馆、科普基地、渔民驿站等,让渔文化走进公众生活。依托独具特色的渔文化和生态优美的山水风光,以“渔趣”为主题,巧做“渔”文章,推动渔产业与乡村旅游互融互促,探索乡村振兴农渔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以发展休闲渔业拓宽渔民增收渠道。休闲渔业是将观光、娱乐、餐饮、健身、科普等与渔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性休闲旅游产业,能够有效拓宽渔民增收途径。发展休闲渔业要推动渔文化与特色产业,如水产品加工、休闲垂钓、民宿美食、渔业观光、渔事体验、科普教育等相结合,发展集渔文化传承、体验、旅游、教育、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助力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此外,还要推动渔文化与渔业节庆相结合。渔业节庆是一种极具文化内涵的文化符号,有其地域性、历史性的文化特点,是休闲渔业中具有较高参与性的民俗体验活动,可以在传统渔业节庆的基础上加入体育竞技、文艺演出等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较强的项目与活动,通过节庆活动推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拓宽渔民增收空间,谱写新时代“渔家乐”。


原文链接:http://nynct.jiangsu.gov.cn/art/2024/9/18/art_12502_1136396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三农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网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