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汤沟镇长江禁捕退捕执勤点的非法渔具收纳室,各式各样的钓具、网具依次摆放。一个矿泉水瓶或一根手掌长的铁棍缠上鱼线、铅坠和鱼钩,就能组成一个简单的垂钓工具,这和概念里的钓竿大相径庭。
鸠江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朱家文介绍,随着渔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较为恶劣的“电、毒、炸”鱼等非法捕捞案例在禁捕区域内已经减少,非法垂钓成了日常执法的关注重点。如今,违法人员的非法钓具更简易、成本更低廉,垂钓手段也越发隐蔽,这就要求渔政执法工作不断改进创新,做到监控无死角、识别更精准、打击有力度。
今年是全面实施长江十年禁渔的第四年,作为长江十年禁渔的主战场之一,安徽省不断加强常态化执法监管,多渠道保障退捕渔民安置就业,加大水生生物保护力度,连续三年荣获长江禁捕退捕工作综合考核“优秀”等次,取得显著成效。
“人防+技防”
渔政执法持续高压态势
芜湖市有780余公里禁捕水域岸线,是安徽省内禁捕任务最重的地带。在该市的渔政执法支队信息指挥中心,一个大屏幕里面能看到全市49个监控点位的实时监控信息,通过可见光成像、红外热成像以及设置球形机等手段,可以实现对全市长江禁捕流域全方位、无死角监控。
“我们还在沿江高点上设置了5台禁捕专用小目标雷达,每一台雷达可以覆盖40公里。若出现明显犯罪动作,警情可直接被推送到渔政执法支队信息中心。”该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王帆在总控电脑上展示着各个点位的实时监控情况。他介绍,芜湖市建立了与9个县(区)的16个渔政信息指挥分中心、52个有禁捕任务的镇(街道),以及长航公安、海事等8个执法部门的联动快速响应处置机制,一旦有可疑情况,相关人员都能在半小时内抵达现场。
在科技加持下,该市的执法力量配置得到优化,打击也更加精准,办案效率显著提升。去年,当地弋江渔政执法中队通过6个月监控观察和现场蹲守,在漳河流域锁定了一个非法捕捞团伙,于当年11月18日精准打击,收缴渔获物103公斤,并将违法人员移交派出所。
弋江中队队长解金龙坦言,长江禁捕流域沿岸草木丰茂、路况复杂,作案人员手段不断翻新,还好沿江都有监控点,摸排时不用打草惊蛇。有了技术手段的追踪,执法人员行动就能更为精准。
技术手段是指挥棒,人防力量是压舱石。禁捕以来,该市渔政部门在一线落实201名专职执法人员,各级聘请286名护渔巡护员协助渔政执法和履行常态化巡查工作,形成“渔政执法+护渔员+网格员”的人防网络,通过全天候的监管和执法,对非法偷捕行为起到了强有力的威慑。
除了全面强化专项执法、日常监管和暗查暗访工作,推进交界水域共建共管机制也是渔政执法工作的重要一环。安徽省通过水上联打、陆上共管、市场协查的方式,强化与长三角地区及苏、赣、鄂等地的联合执法,保障了交界水域的禁捕安全。
“保障+帮扶”
退捕渔民安居乐业
长江十年禁渔以来,退捕渔民就业安置情况广受关注。能否解决好退捕渔民的民生问题,是考核禁渔工作的重要指标。
今年48岁的杨钢是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渔民,长江禁捕之后,他积极响应号召,从青弋江上退捕。杨钢说,退捕第一年,他承包了490亩池塘,投入100多万元搞水产养殖,当年过年手里只剩下了300元。
水产养殖风险高、投入大,全部存款投入水产养殖业之后,政府给渔民的安置补贴成了杨钢一家的生活保障。
“对于退捕渔民,政府要扶上马再送一程。我们不仅送教学上门、送服务上门、送技术上门,还要让各项政策补贴及时到位。”芜湖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太华算了一笔账,除去渔民的渔船拆解补贴,每个渔民还能分批拿到8万元的过渡性生活补贴,政府还会按照每人每年3000元的标准为渔民缴纳15年养老保险,到退休年龄后,每月至少能拿到500元退休金。而像杨钢这样搞养殖的渔民,还能额外拿到6万元的涉农转产补贴。
充足的生活保障让杨钢吃上了“定心丸”,开始一门心思扎进了水产养殖行业。如今,他的养殖水面已扩展到849亩,养殖了四大家鱼、螃蟹、青虾等多个品类,年销售额达210多万元。
同样在政府的帮扶下实现转型的还有池州市东至县的胡浩。胡浩是个“80后”,闯劲十足,退捕后他包下村里的荒塘养殖鳜鱼,年轻的他对新鲜事物接受很快,也更加善于学习。
“一开始不会辨别苗种好坏,不会处理病害。要是没有结对干部的帮助,我搞不起来。”胡浩说,他的帮扶干部有着多年水产从业经验,不管塘里发生什么问题,都能及时到位帮忙处理。
胡浩所说的结对干部是源于池州市开展的基层干部结对帮扶制度,全市共有292名帮扶干部包保584户渔民,通过定期走访,及时了解渔民的生活动态,让退捕渔民不仅能在江上“退得出”,更要在岸上“稳得住”。
今年11月初,2024池州鳜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经常参加养殖培训的胡浩积极前往。“水产养殖中防病比治病更重要。”参会后,胡浩收获满满,学着自己发酵菜籽饼给池塘肥水,让塘内的鱼安全越冬。
近年来,安徽省为退捕渔民铺设了一条从水上漂泊到岸上安居的转型之路。截至2024年9月底,实现有就业意愿及劳动能力的18852名退捕渔民全部转产就业,符合参保条件的26981名退捕渔民全部参保。
“放流+保护”
水生生物资源有序恢复
11月底,跟随渔政执法人员乘着执法快艇在秋浦河段进行日常巡查,一幅优美和谐的画卷在眼前展开。两岸岸线整洁,伴着发动机带起的阵阵水花,不时能看到江鱼跃起。站在船上远眺,一群群水鸟在夕阳的余晖中划过。
秋浦河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内,2010年被批准建立秋浦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018年12月1日起全面实现禁捕。
“秋浦河内的鳜鱼价格很高,之前虽然建立了保护区,但监管不严。不少捕捞船在非保护段捕鱼,水生生物资源遭到破坏,鸟都不来。”贵池区渔政执法大队队长史雨生指着远方的水鸟说,为了恢复秋浦河生态环境,池州市一方面加大对非法捕捞、垂钓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定期对秋浦河流域开展资源监测,掌握水生生物保护物种的分布情况。
史雨生展示了一组监测数据,2021年,保护区内鱼类体长均值为135毫米,鱼类体重均值为82.5克;2023年,鱼类体长均值为192毫米,鱼类体重均值为210.8克,均显著增长。但鱼类多样性指数从2021年的3.09降到2.23,减少了27.8%。
虽然鱼多了,但品种逐年减少的趋势没有改变,保护力度还要继续加大。“每年我们都会根据当年的监测结果,制定不同的增殖放流方案。”史雨生介绍,增殖放流也是恢复水生生物资源重要途径。今年全市又累计放流鳜、鳙、鲢等鱼苗255万尾,希望能早日修复好长江的生态环境。
如今,在秋浦河段,鱼密度显著增加,监控画面内能清晰地看到,成片的鱼儿在江面上游玩,成群的候鸟被吸引回来,一条生物链重新被连接起来。池州市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表示,明年还会在秋浦河对岸建立一个执法基地,招聘和调配一批护渔员和渔政执法人员,增加监控密度,实现对保护区的全方位守护。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