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小田变大田 增产又增收
来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2024-12-03    作者:佚名

  “以前,只知道种地,光靠种几亩地很难实现致富。如今,我家流转土地5.7亩给合作社,每亩地每年700元流转费,我还在合作社打工每年有8000多元收入。”8月16日,泾阳县桥底镇北赵村村民王天喜满面笑容地说。

  近年来,泾阳县围绕解决粮食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农民提供“种、管、收”全产业链服务,发展以土地流转和大田托管服务为主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培育粮食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既提升了粮食产能,又增加了群众收入。

  “我们合作社流转土地3960亩,托管、半托管土地8000余亩,年生产粮食1万吨以上。目前,合作社建有200余亩地的综合性试验示范基地,积极推广‘玉米增密度提单产’技术,从每亩3500株,到每亩4500株,再到现在的每亩5500株,也为吨粮田的建设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试验基地全年组织和培训农户4000人(次),解决农村劳动力2000多名,带动周边群众增产增收。”泾阳县金丰农优农业专业合作社监事长刘震说。

  “县上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模式,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全县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粮食企业达80家,粮食种植面积达12.77万亩,其中土地流转6.71万亩、托管6.07万亩。”泾阳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股长张永峰介绍。

  泾阳县土地流转只是咸阳市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全市范围内还涌现出很多整村流转模式,以及企业带动土地托管模式,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在三原县大程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项目区,连片的玉米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这些地当时都是小块地,通过我们整治后,让小田变大田,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以及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等,既省去了人工成本,又提升了群众收入,也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项目区工作人员说,通过对项目区的堤、水、田、林、路进行综合规划整治,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提升。

  “我们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吨粮田、万元果等特色产业工程,全力建设西阳镇、大程镇万亩示范田,创建绿色高效吨粮田16万亩,吨半田小麦平均单产达794.46公斤,创全市小麦单产最高纪录。”三原县农业农村局农业股股长安斌说。

  近年来,咸阳市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开展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坚持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策“五良”协同,以产粮大县和旱作农业高产县为重点,以绿色高效吨粮田、整建制县、吨粮镇、吨粮村创建为基础,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全力保障粮食安全有效供给。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sxdt1142/20240824/985054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