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 耕耘的画卷 ——柳江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增效行动”综述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时间:2024-12-02    作者:佚名

  柳江大地,新农村万物勃发,不仅有仓廪殷实的“丰景”,还有村庄蝶变的“惊喜”;不仅有现代农业发展的宏大场景,还有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今年以来,柳江区紧紧围绕“强责任、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争先进”要求,多措并举开展好“乡村振兴增效行动”,有效促进脱贫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实现脱贫地区群众稳步增收。

  强化责任

  扎实推进成果巩固

  3月1日,2024年柳江区农村工作暨区委农村工作(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区委书记玉秋静强调要加快推进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柳江实际、具有柳江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

  为扎实开展好“乡村振兴增效行动”,柳江区始终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与帮扶作为首要任务,多维度发力、多项政策支持,实现脱贫群众稳产业、稳就业、稳收入。加强研究部署,组织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题会4次、重点工作推进会14次,切实压紧工作责任,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扎实开展遍访,区、镇、村三级书记开展全覆盖式入户走访,深入脱贫户、监测户家中解决实际困难;夯实部门责任,组织帮扶联系人、网格员等积极开展大排查工作,通过推动小额信贷工作,助力脱贫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自主稳定脱贫;强化金融扶持的精准度、优化教育资助分配、深化医疗保障及加强住房安全保障政策等,确保乡村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增收致富;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在产业帮扶、就业帮扶、金融帮扶、教育培训、健康帮扶等各方面因户施策。目前,柳江区特色产业覆盖率达到88.82%、产业帮扶覆盖率达到90.86%,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3.61%。

  产业先行

  “多点开花”促进增收

  近日,在位于柳江区成团镇的柳州笋丫头农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新鲜竹笋在新建成的生产线上被分切成段、自动化清洗、机械化切成细长的笋条,制成腌笋、酸笋等产品。该公司采用“公司+种植基地+合作社+农户+加工厂”的经营模式,目前有现代化生产加工厂20亩、豆角种植基地500亩、麻竹种植基地4000多亩。

  同样如火如荼的忙碌场景还出现在位于柳江区白莲大道的广西柳州市青山绿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酸嘢”生产车间里。据该公司负责人谢连珍介绍,公司每日生产各类酸品约2000斤,年营业额超过1000万元,公司制作“酸嘢”使用的都是应季新鲜果蔬,今年将里高镇的特色水果青花梨“酸嘢”投放到市场后,反响极佳,获得食客的一致好评。青花梨加入“酸嘢大军”为果农拓宽了销售渠道,也提升了青花梨的附加值。这是柳江区不断聚力产业提升、夯实农业增收基础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柳江区聚焦农业产业、“零工驿站”、业务培训、集体经济等方面,有力激发群众增收内生动力,乡村振兴增效稳中有进,截至上半年,柳江区集体经济收入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9.9%。全区持续巩固提升现代特色蔬菜基地建设,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达57.89万吨;大力推进生猪规模化养殖,生猪出栏22.03万头;大力推进“陆基圆池循环水”养鱼模式,目前建成的140个陆基圆池已投产100个,全区水产品产量6425吨。上半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88亿元。

  宜居宜业

  打造示范和美乡村

  “现在修好了一条安全畅通的道路,种植莲藕、机械化耕作、农作物外运等都很便利!”百朋镇里团村委党总支部书记周爱丽说,道路通行能力提高后助推特色农产品“走出去”,焕发乡村经济发展新活力。在成团镇北弓村龙门屯和土博镇土博村凤远屯,村民们使用漫步机、健骑机等健身器材进行体育锻炼,孩子们则在篮球场上运球、传球、投篮,一张张笑脸幸福洋溢,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项目的实施满足了不同人群多样化的健身需求,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传承美德,拒绝陋习。”“爱护环境,家园更美。”“丧事简办,喜事新办。”……柳江区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和“积分制”等制度标准、营造宣传氛围、培育先进典型等形式,传递移风易俗新理念,弘扬文明新风尚。作为自治区推进移风易俗的试点县区之一,柳江区将拉堡镇木罗村、进德镇乐山村、百朋镇怀洪村、三都镇白见村、成团镇成团村莲花屯作为试点村屯,以先进带后进、以点带面,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移风易俗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此外,柳江区还以“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农业+旅游”等旅游路线持续打响柳江旅游品牌,举办“万人团游荷美柳江”发车仪式暨柳江区文旅资源推广活动;依托莲藕、香葱、螺蛳、葡萄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申报自治区级清廉乡村建设示范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以及广西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放眼柳江大地,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跃然而出。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lz/t1884383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