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是全国低碳日,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农业农村领域减排固碳既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也是潜力所在,这方面要做好科学测算,制定可行方案,采取有力措施。
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一直是国际上气候变化谈判的重要议题,2014年全球农业温室气体年排放量为56亿-6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2%-15%。2014年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为8.3亿吨CO2当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7%左右,如果算上农业生产用能和生活用能的排放,我国农业农村温室气体排放占比约15%。推进农业农村领域减排固碳,将为我国按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挥重要作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产量或产品的排放强度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用仅占世界7%的可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农业是稳定经济社会的“压舱石”,稻田是人工湿地,菜园是人工绿地,果园是人工林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
眼下正处于水稻抽穗结实期,这一时期是水稻籽粒建成、物质积累的关键时刻。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与灌溉方法直接有关,具体策略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需水规律、水稻对水分敏感程度来调节田间水分,实行控制灌溉。返青期稻田保持一定水层,为秧苗创造一个温湿度较为稳定的环境,促进早发新根,加速返青。“我们所连续4年在湖北省荆州市开展了水肥管理减少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缓释肥、节水灌溉,及两种措施配合等技术,可分别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19%、21%和4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说。
随着科技发展,我国畜禽养殖业生产方式将加快转变,高产低排放畜禽新品种(配套系)的选育、扩繁和推广、提高畜禽废弃物利用率,可以减少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以反刍动物为例,反刍动物瘤胃是天然的厌氧发酵环境,当反刍动物摄食后,饲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厌氧发酵,饲料消化过程中产生的部分挥发性脂肪酸在产甲烷菌作用下,生成甲烷并通过动物呼吸排出,肠道甲烷排放的能量损失约占采食饲料能量2%-12%,其排放量与饲料管理有直接关系。“我们现在通过提高畜禽生产力,优化饲料管理,优化粪便管理方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董红敏介绍说:“在全国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秸秆的适口性和消化率,提高饲料利用率,单个动物甲烷排放可减少16%-30%;推广多功能舔砖饲喂技术,通过补充动物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可以提高动物日增重10%-30%,相对减少单位畜产品的甲烷排放量10%-40%。”
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田和草地固碳增汇能力
树木、植被和土壤可吸收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4。如果能可持续地保护、管理和修复生态系统,将进一步释放大自然应对气候变化的潜能。我国18亿亩耕地是巨大的碳库,要积极推动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人工种草等措施,提升农田有机质含量,进而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和二氧化碳固定的能力,不断发挥好农田土壤的碳汇功能。专家预测,通过采取上述举措,2030年全国农田土壤碳汇量为每年1.9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10年内中国农田碳汇量达到历史峰值,然后逐步下降,但在2060年农田土壤碳汇仍可维持在1.69亿吨二氧化碳以上,为我国实现碳中和整体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我国是世界海水养殖第一大国,海水养殖产量约占世界海水养殖产量的55%,“渔业碳汇”是生物碳汇的一种,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CO2,并通过收获把这些已经转化为生物产品的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蒋增杰说:“养殖贝类、大型藻类等通过摄食、钙化、呼吸、生物沉积、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影响着碳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是渔业碳汇的主要种类,通过收获、生物沉积、惰性有机碳形成三个主要的碳汇途径,对于服务碳中和目标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抵扣生产生活能源碳排放
全国碳达峰、碳中和最大的难点在化石能源,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很大的潜力在可再生能源。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是全国粮食大县和畜牧养殖大县,受现代生活习惯的影响,秸秆和牲畜粪便沦为废弃物,既浪费了资源,又带来了环境污染。在阜南县林海生态技术公司,各种秸秆、畜禽粪污、餐厨垃圾等源源不断送到这里,经过发酵产出生物天然气。据介绍,阜南县政府与林海生态技术公司合作实施的农业废弃物沼气与生物天然气开发利用PPP项目,是当地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可年生产生物天然气5000万立方米、有机肥20万吨,可消耗177万头猪粪污、县域内25%的秸秆,既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又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据了解,全国沼气工程年处理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约2亿吨,有效提升了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有机垃圾和污水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了减污降碳的协同推进。
近年来,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装备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在供气、供暖、供热等方面探索了一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沼气厌氧消化技术工艺研究已居国际先进水平,生物质成型燃料研制出集原料预处理、粉碎、成型工艺组合为一体的成套生产线,生物质热解燃气热值低、焦油脱除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燃气热值从1000多大卡提升到4000多大卡,清洁采暖炉具热效率达到80%以上,太阳能光伏成本相比10年前下降了82%,这些都为农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离不开科技这一第一驱动力。记者从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获悉,全国农业科技部门正以农业农村领域减排固碳重大科技需求为重点,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组织开展联合攻关,努力形成一批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补齐农业农村绿色低碳的科技短板。具体工作中,以长期性基础性工作为支撑,在不同区域稻田、农用地、规模养殖场等布局监测网点,开展甲烷、氧化亚氮排放和土壤固碳等长期定位监测。为持续做好科技工作支撑,农业农村部还将组建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专家指导组,开展理论研究、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发布重点行业减排固碳技术目录,健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标准体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