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 村民巧手“雕”出好日子
来源:    时间:2021-07-22    作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哈拉直沟乡拥有丰富的河湟玉石资源,当地村民通过切、磋、琢、磨的工艺流程加工玉雕,雕刻技艺在互助县乃至海东地区颇有名气,被誉为玉雕之乡。

    哈拉直沟乡盛产的河湟玉硬度比较低,色泽丰富,质纯色润,晶莹透亮,具有一定的开发和收藏价值。如今,哈拉直沟乡盐昌村、费家村一些有经济头脑和前瞻意识的村民把握市场行情,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纷纷搞起了河湟玉雕产业,不仅走上了致富路,还带动不少村民脱贫致富。

    7月12日,记者来到哈拉直沟乡费家村采访。向村民们说起河湟玉石雕刻,大家伙儿都提到了费绪章,说他是全乡河湟玉雕的先行者和带头人。走进费绪章的玉雕厂,厂院里堆放着各类石头,展厅内摆放着《金玉满堂》《呱呱来财》《雪域精灵》《金蝉》等玉雕作品,个个栩栩如生。

    费绪章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家庭困难,他初中毕业后就回家了。在父辈的影响下,费绪章学习和传承了爷爷和父亲的木工手艺,在村里干一些木工活。198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费绪章随父亲到西宁的一家商场购物,在商场门口看到一尊福建的寿山石雕。他想,家门口有这么好的玉石资源,也可以雕刻成工艺品,或许能带来一定的收益,于是,他就产生了改行的念头。费绪章到福建省的樟林村考察。樟林村利用当地丰富的矿石搞起了石雕加工产业,不少人由此走上了致富路。这次考察,让费绪章开了眼界也深受启发。

    1992年,费绪章利用当地的河湟玉石资源搞起了传统的手工雕刻。刚开始,他从简单的马、牛等动物造型入手,玉雕产品送到西宁市的一些工艺美术店代销,没想到产品供不应求。基于火爆的销售市场,他注册成立了互助县晨曦玉雕厂,先后吸纳当地群众135人次,其中,贫困户10户11人、残疾人4人,主要从事雕刻、原材料切割、玉雕抛光等工作。一个月下来,大家平均能拿三千多元工资。

    村民朱永桂是第一批学员,截至目前,她已经从事玉雕二十多年了,从一名学徒成长为雕刻技师。“我刚来厂里时,主要从事玉石剥皮、清洗、抛光等一些简单的工作。后来,在师傅的帮带下,我慢慢入了行,从中也悟出精雕细刻才能出精品的道理。现在,我既能雕刻藏羚羊、藏獒、牦牛等玉雕作品,也能雕刻镂空的大件作品。一个月下来,我能拿六千多元工资,还能顾上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朱永桂高兴地说。

    费绪章告诉记者,2017年互助县晨曦玉雕加工营销服务协会成立,探索发展“协会+企业+基地+农民”模式,辐射和带动周边群众参与到玉雕加工生产中,积极培养本土技术人才,使普通农民成为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工匠,增强他们增收致富的能力。

    哈拉直沟乡费家村党支部书记马占怀告诉记者,费家村依托河湟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艺玉雕产业,通过建立玉雕加工企业和协会,培育玉石雕刻加工技术人员,引进和吸收先进的雕刻加工设计及管理技术,不断增强协会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宽市场。并且,在发扬和传承当地玉石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引进了祁连玉、昆仑玉和黄河石来料设计和加工雕刻,已成为互助县知名特色品牌和重要的玉雕加工基地。目前,产品销售覆盖青海省并远销山东、福建、广东等地。下一步,费家村将积极围绕资源优势,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做大做强玉雕产业,全力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http://nyncw.sh.gov.cn/xyyw/20210715/17600c06e8464085a683d6af7f3f002d.html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