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建功” 和谐“搭桥”――隆化县创新“和谐十二家”网格化互助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时间:2021-07-14    作者:

  编者按

  

  乡村治,天下安。在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审时度势、因地制宜,以“小切口”实现“大突破”,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成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隆化县结合实际,率先发力,在借鉴“枫桥经验”基础上,以山湾乡为试点,积极探索“五治融合”新路子,创新实施了“和谐十二家”网格化互助治理模式,取得较好成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五治”既是国家治理方式的新要求,也为完善和发展新时期乡村治理体系指明了方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隆化县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做出了以“和谐十二家”网格化互助治理模式推动乡村“五治”融合的大胆尝试,走出了一条加快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有效治理的新路子。

  

  坚持“五方联动”推进五治融合

  

  隆化县坚持“试点先行、面上铺开、整乡推进”的思路,把山湾乡作为试点,创建“和谐十二家”基层互助治理网格,并在网格中创新建设了道德文化促进会、说理委员会、农民合作社等组织,通过联动互动、共建共促,让“五治”融合向基层延伸,切实“进村入户”。

  

  创新“和谐十二家”,夯实“五治融合”户联网。按照“横向布局、纵向串联”的架构,每个村以“1+1+12”,即:“1户网格指导员(村组干部或骨干党员)+1户网格“管家”(村民代表或乡贤能人)+12户基本农户”的模式,建构“和谐十二家”基础互助网格。网格指导员、“管家”由基础网格内12户农户择优选举产生,在包村政治指导员和县、乡两级综治中心统一指导下,传递党的声音、收集社情民意、排查矛盾隐患、巡查社会治安、宣传政策法规等。坚持党建引领,设置乡镇党委为一级网格,党委书记为网格长,村党支部为二级网格,支部书记为网格长,实现了一级网格有党委、二级网格有支部、三级网格有党小组的党组织全覆盖。在脱贫攻坚、抗击疫情、型煤推广等重点工作中,全体网格员主动靠前服务,争做“疫情防控监督员、扶贫政策宣传员、民事纠纷调解员、档案资料整理员”,用真诚、真心、真干,赢得了广大群众支持。

  

  创建“道德文化促进会”,激活“五治融合”内驱力。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组建了“道德文化促进会”,分别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命名,通过网络学习、专家讲座、公益实践等多种形式,让群众明是非、辨善恶、守诚信、知荣辱。同时,设立“爱心超市”,紧扣“爱国守法、文明新风、清洁卫生、团结和睦、勤劳致富”等内容确定评分项目30个,农户用所得积分到“爱心超市”换取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营造“善行积德、以德促行”的浓厚氛围。去年“母亲节”期间,在道德文化促进会的倡导下,小杨树沟村开办了“孝心饺子宴”,全村37位65岁以上老人如约“赴宴”。一位孤寡老人到场后真情地说:“我活了88岁,这是我吃过最香的一顿饺子,这顿饭有味儿更有心。”2019年12月份一场大雪过后,山湾村道德文化促进会组织60余人义务清扫队,清扫大街小巷积雪4公里。消息经微信发布后,其余10个村子600余名村民纷纷效仿,***的种子在群众心中扎下了根。

  

  创优“说理委员会”,当好“五治融合”微管家。在二级网格中,将为人公正、热心调解、在群众中有威望的老党员、村干部和能人大户组织起来,组建村级说理委员会。各自然村民主推荐理事,理事兼任该自然村说理小组组长。说理委员会从民间“和事佬”的角度,及时介入邻里关系、婆媳矛盾、夫妻纠纷等,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调解过程中,讲不透、管不住的问题,由法制副主任等专业力量介入,达成一致的,由乡镇法庭进行司法确认,未能达成一致的,借助律师力量,导入法治程序,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山湾村马玉铎夫妇由于双方是重组家庭,夫妻二人经常吵架,理事长马玉斌亲自上门,从社会、家庭、子女多个层面摆事实、讲道理,夫妻二人均被触动,一致表示要努力构建和谐家庭关系。庄头营村吴桂华和邻居产生纠纷,认为乡村干部解决不公,心生积怨。说理委员会成立后,重新组织调解,对其释法明理,道德文化促进会对其帮助教育。吴桂华思想积极转变,成了村里志愿服务的带头人。

  

  创强“农民合作社”,厚植“五治融合”新优势。一直以来,隆化都把营商环境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构建了“走遍天下、不如来隆化”营商品牌。有了这种大环境的支撑,再加上山湾乡党委、政府在社会治理方面的不懈努力,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创造力不断提升,成功吸引了“香港小母牛”爱心企业在当地落户,指导村民发展生产,建立农民合作社。合作社实行“民办、民营、民受益”,坚持自愿入社退社,坚持互助合作。依托合作社平台,完善电子商务网络体系,共享项目推荐、技术引进、生产销售等各类服务,对外统购生活生产资料,压降生产经营成本,让利于民;对内统一打造区域品牌,统销蘑菇、小米、肉牛等本地特色农产品,提高经济附加值。山湾村和波湾农事服务中心面向市场,与企业直接对接,统一购买生产资料,为社员提供全程化服务,降低了农户投入成本,保障了社员在交易谈判、收益返还、附加值获取等方面的利益。2020年9月,和波湾农民合作社召开社员分红大会,净利润收入11.5万元,社员分红9.2万元。

  

  创设“村级综治中心”,打造“五治融合”新引擎。山湾乡党委抢抓“智慧城市”建设机遇,将“雪亮工程”“天网工程”“综治视联网建设”“‘9+X’信息化采集”,作为综治中心建设的重点任务和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县、乡、村三级综治视联网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了多网合一的“大综治”格局。2020年疫情期间,山湾乡每天通过综治视联网部署工作、了解情况,各网格员在综治中心24小时轮流值守,通过“电子眼”掌握群众居家隔离情况,对违规出行人员运用“村村通”“大喇叭”“微信群”进行规劝,既保障了疫情期间的工作、生活秩序,又避免因人员频繁流动、聚集带来的风险。

  

  聚焦“五个促进”彰显工作成色

  

  “连心桥”更稳了,促进干群关系日益密切。山湾乡11个行政村共设置基层互助治理网格187个,对全乡3552户农户实现了全覆盖,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模式运行中,网格指导员、网格“管家”进网格、访民情,既做群众的“收声器”,又成了党的“传话筒”;乡镇党委、政府通过网格“脉络”,解民忧、聚民心,拉近了干群关系。各级党员干部通过网格建设,主动服务群众,强化了党员担当。

  

  “驱动力”更足了,促进文明乡风蔚然盛行。在“和谐十二家”网格体系中,道德文化促进会、妇女之家等村民自治组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着力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寻找最美山湾人”“善行义举榜”等活动,大大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并不富裕的村民踊跃捐款6.5万元支援武汉。

  

  “和事佬”更多了,促进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和谐十二家”网格化互助治理模式推行以来,三级网格分别设立释法说理组织,让群众“话”有地说、“事”有人管、“理”有人评,更多“和事佬”以“第三方”角色介入,变事后堵截为事中疏导,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信访问题。2020年,全乡非正常上访事件“零发生”,“民转刑”案件“零发生”。

  

  “主心骨”更硬了,促进脱贫质量更有成色。这种横纵交叉、上下联动的网格体系,给村干部减了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展上,有的党支部书记被票选为农村合作社的带头人,有的被选为合作社监事,发挥了“头雁效应”。合作社作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联产承包基础上,以股份为纽带,连接了集体和村民群众,既能把群众凝聚起来,又能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山湾乡建立农民合作社11个、乡级联社1个,入股社员2181户,入股资金168万元。2019年底入社农户人均收入达到8724元,如期高质量实现整乡脱贫出列。

  

  “智多星”更亮了,促进治理方式更加智能。山湾乡依托综治中心,持续加强“雪亮工程”“天网工程”“综治视联网”三项工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66万元,设置监控点位89个,采集信息11914条,构建平安创建微信群组187个,从“治理”迈向“智理”,为破解基层治理之难立起了“千里眼”,竖起了“顺风耳”,装上了“科技引擎”,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智能化、科技化、精细化水平。

  

  突出“五点启示”深化改革实践

  

  启示一,推动乡村善治,必须把“政治”作为最大优势。“和谐十二家”基层互助治理网格,把网格建在组织上,让党员融入群众中,充分说明党是基层治理中的决定性力量。必须牢牢抓住“政治”这一根本,把牢基层治理的正确航向,不断释放党的领导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启示二,推动乡村善治,必须把“自治”作为最坚基础。基层治理,群众是阅卷人,更是参与者。山湾乡坚持参与不干预、帮办不包办、有为不越位,由“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使广大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实践证明,只有顺民意、借民力,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真正主体,“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才能形成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启示三,推动乡村善治,必须把“法治”作为最强保障。在“和谐十二家”网格互助治理过程中,通过为老百姓提供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司法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群众“信访不信法”“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想越来越少,学法、懂法、用法的人越来越多。实践证明,从管到治,必须强化法治力量,更多运用法治思维构建规则体系,更好运用法治方式解决突出问题,把法治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

  

  启示四,推动乡村善治,必须把“德治”作为最佳动能。隆化在“和谐十二家”网格互助治理体系中,建立道德文化促进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了乡村社会风气,提升了村民自我修养,促进了乡村良性发展。实践证明,把德治融入乡村治理,通过发挥道德的协调、约束、凝聚等功能作用,引导群众爱党爱国爱家、向上向善,从根本上推动基层治理行稳致远。

  

  启示五,推动乡村善治,必须把“智治”作为最好支撑。社情复杂、居住分散、信息闭塞、沟通不畅,是基层治理的最大制约。在“和谐十二家”管理体系中,隆化以综治中心、电商平台、微信群组为载体,倾力打造“智慧综治”“智慧农业”“智慧课堂”,让信息、政策贯通到最终端,矛盾化解在最前沿,让好产品卖出去,让好技术走进来。实践证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是大势所趋、时代所向。 高松 丁海东

  


http://nyncj.chengde.gov.cn/art/2021/4/7/art_717_712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