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阶段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
来源:    时间:2020-12-10    作者: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这为我们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谁来种地”这个问题,说到底,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愿不愿意种地、会不会种地、什么人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新时期农业农村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留住人,仍是亟待回答的大课题。

  一、“十三五”时期农民教育培训成效显著。一是农民总体素质明显改善。“十三五”时期,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500万人,直接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11万人,涉农高等职业教育首次面向农民扩招3.5万人,全国农民教育培训整体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约2254万人,其中高素质农民超过1700万人,90%的人从事农业生产5年以上,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农民队伍规模持续壮大。二是有力支撑产业脱贫。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等计划项目,深入实施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培训,累计在832个国贫县投入18.3亿元,基本实现贫困县全覆盖,培训脱贫带头人和贫困农民83.3万人次,涌现出一大批产业扶贫领头雁,贫困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大幅提升,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三是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完善。积极推动建立党委政府主导、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民教育培训新机制。各级农广校组织管理和教育培训职能不断强化,支撑农民教育培训的作用更加突出,上下贯通的五级办学体系取得长足发展。涉农院校、科研院所、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园区等多元力量参与农民培训更加广泛,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基本形成。四是内涵更加深化丰富。各地转变理念、精准对象、改进内容、创新方式,切实提升农民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规范性。突出实践育人,全国建成示范培育基地200个,农民田间学校1.65万个;突出师资培育,遴选10万名师资纳入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突出数字教学,搭建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充分利用云上智农APP,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灵活的伴随式学习支持服务。

  二、深刻认识农民教育培训新任务新要求。一要更好适应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的深刻变革正引领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近年来,我国农作物和畜禽品种更新不断提速,农业设施装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在农业各领域全链条加快应用。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农民教育培训必须跟上步伐、与之适应。二要更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变革。随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涌现。截至2020年6月,全国家庭农场超过100万家,农民合作社超过220万家。农民教育培训要主动满足不同生产组织方式的要求,培养高素质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带头人,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三要更好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随着现代生产要素与传统农业结合,农业功能日趋多元,大量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形成。产业领域更宽,现代种养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蓬勃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人才综合素质更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成为必备技能,既懂田间地头、又懂市场码头的人才成为主要需求。这些变化要求农民教育培训拓宽覆盖面、加强孵化引领、聚焦复合型人才培养。四要更好适应城乡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各类专门人才发挥引领、支撑、服务作用。一方面,出现能人返乡、企业兴乡和市民下乡的新趋势,目前返乡留乡人员已达到850万人,农村双创人员超过3100万,成为振兴乡村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涌现了大量新岗位,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村民自治、人居环境整治、农民体育事业等领域。农民教育培训应当关注这些新趋势新动向,延展供给领域、丰富供给内容,为城乡融合发展培养更多专业性的高素质人才。

  三、奋力开启新阶段农民教育培训新征程。第一,准确把握发展方向。一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服务“三农”办学方向,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方面下功夫,为乡村振兴培养优秀的人才队伍。二要坚持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要善于运用农民易于接受、便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教育培训办到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生产一线。要把农民是否需要、是否接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培训效果的主要标准。三要着力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聚焦主体带头人、创新创业带头人,突出绿色发展、品牌创建、市场营销、风险防控等内容,补齐农业农村政策和知识短板。推进农民职业教育,促进务农农民学历提升,让更多愿意学、能够学的农民就地就近就便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第二,加快构建工作新格局。一要服务农业农村中心工作。要紧紧围绕粮食生产、绿色发展、农民增收等重点工作,与涉农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统筹谋划。教育培训要向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倾斜。二要加快构建新型教育培训体系。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整合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资源,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要发挥好农广校体系覆盖全国、影响力大的优势,进一步强化资源力量整合和组织服务职能及培训能力建设。要加快形成各类资源在机构间和区域间协调对接、共建共享、优势互补、高效协作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三要加快构建政策体系。持续构建农民能够学、愿意学、持续学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创设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和高职教育助学政策。建立教育培训、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经营服务、创业支持一体化的全程跟踪服务机制。第三,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一要精准对象,提升针对性。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构建教育培训、效果评价、政策扶持“三位一体”高素质农民培育制度;实施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计划,开展百所重点院校创建行动,大力推行高素质农民定制培养;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依托各级各类人才培训基地,打造农业农村发展领头雁。二要增强能力,提升有效性。建立师资培训制度,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课程体系,形成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相配套的教学模块。开发精品教材,构建通用教材、区域教材、特色教材体系。建好用好实训基地,规范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满足农民多元化学习需求。三要全程监管,提升规范性。制定完善教学规范,严格落实教学环节,实现培训目标、内容、课程衔接配套。严格教育培训过程监管,定期督导抽查执行情况。以学员满意度为核心,建立农民教育培训质量效果评价长效机制。建立全国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常态化统计机制,持续发布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第四,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办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农民创新创业大赛等,搭建高素质农民交流思想、切磋技艺的舞台;继续做好“全国十佳农民”、农民教育培训“百名优秀学员”的遴选资助和宣传推广,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讲好发展故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民的良好社会氛围。

  12月12日是中央农广校建校40周年。40年来,中央农广校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联合办学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带领全国各级农广校建立了一个遍布全国的办学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广校之路。40年来,农广校系统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坚持产学结合实践育人的教学方式,坚持远程教育全媒体融合发展,大力开展农民职业培训、职业教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成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40年来,广大教职员工讲大局、讲奉献,在相对艰苦的条件下,恪尽职守,默默耕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加速农业科技传播和技术成果转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希望各地关心重视用好办好农广校,切实发挥其农业职业教育重要阵地、农民培训重要力量、为农民服务重要渠道作用,为乡村人才振兴再立新功。


原文网址: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xxkd/202012/t20201210_5479335.htm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