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应为改善农产品供需发挥更大作用
来源:    时间:2020-12-10    作者:

  生鲜电商市场历来是各大电商平台必争之地,各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层出不穷,其淘汰也屡见不鲜。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不少一蹶不振的社区团购重获新生,几大互联网巨头强势入局社区团购和买菜服务。一时间,“线上买菜”似乎成了互联网行业的风口,带动零售商超也加快了线上买菜进程。

  “菜篮子”关乎百姓的一日三餐,也关系到亿万农民和流通从业者的生计,互联网冲击下,小商贩的生存空间会不会被挤占,传统的菜市场是否会走向消亡?高额补贴下的低价营销是否只是昙花一现?是否会形成一家独大的垄断企业?

  先不考虑互联网企业是否只是为了“买菜”,或是意在流量、用户增长或其他业务引流,仅从对生鲜农产品流通可能的改变和影响来看,互联网“买菜”值得期待、甚至可以做得更多。主要基于以下三点:

  一是有利于满足消费需求。特别是满足二线以下城市和下沉市场的消费需求。这些市场的消费需求总量大,既有现实消费需求,也有潜在消费需求。在这些市场上消费者的生活节奏较慢,对配送效率的要求也不像一线城市那么高,但是对产品的多样化和品质也有越来越高的需求,同时对价格比较敏感,这仅靠传统市场是很难满足的,生鲜电商平台和新零售由于价格偏高,渗透率也并不高,为社区团购和平价的互联网“买菜”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二是有助于降低流通成本。以“兴盛优选”为代表的社区团购和拼多多的“多多买菜”都以低价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其商业模式以预售加自提为特点,本质都是线上与线下融合的零售业态,通过团购和拼单形成规模化的需求、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减少前置仓和配送以节约流通末端的成本。预售和自提目前都依赖于“团长”线上与线下的服务,“团长”在事实上充当了小商贩的角色,不过“社交属性和线上属性”更加明显。

  三是形成垄断的难度较大。社区团购和电商的“买菜”业务都需要高效的后端供应链作为支撑,需要相对完善的仓储物流基础设施,为了减少流通成本,甚至还需要与产地供应端形成高效稳固的链接,这意味着互联网“买菜”不单纯是轻资产的模式,而是重资产的模式,一家独大的垄断格局短期内很难形成。

  最重要的是,区域间农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特点千差万别,不同城市的生鲜品类消费习惯不尽相同,呈现出多元化、分散化的特点,这对后端的供应链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本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下,一盘货上行供全国的特点,变成了以城市网点为枢纽的分布式供应模式,这就意味着要立足本地市场,盘更多的货、造更短的供应链,带动更多的农产品供应企业一起加入,让“最后一公里”生鲜服务这个本地化服务更加高效。

  这就说明,“互联网买菜”本质上是一门重资产投入的生意,而且短期内很难看到商业效益,在业务运营层面的“可复制性”远不及其商业模式,区域性和本地化特点突出,也制约了垄断的形成。而且它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准公共品属性,新模式除了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即时性需求,通过分布式的供应枢纽,还能刺激本地生鲜供应新生态的形成,有助于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释放内需市场潜力,也有助于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长期来看,互联网应不止于进入“买菜”行业,而是要在农产品供需的底层服务系统上做得更多。在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提升、农业数字经济占农业增加值比重不断提升,是一个重要的长期目标。因此,我们应该欢迎更多的互联网公司进入,把新技术、新模式投入到农业这个“重板块”,带来更多的创新服务模式,帮助农民“卖得好”,让消费者“买得好”。


原文网址: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xxkd/202012/t20201210_5479334.htm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