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府区仓满廪实话丰年
来源:    时间:2020-12-10    作者:

  时令已近“小雪”,忻府区庄磨镇田庄村的农民依然在忙碌――农用工具车在乡间公路往返穿梭,车上卸下的玉米在晒谷场上堆成了小山。一眼望不到边的大田里,种粮大户王建军和几个农民在机具收割过的土地上“捡漏”…… 

  今年,忻府区粮食生产又获丰收。在2020这个特殊的年份,丰收来之不易。 

  组建“1+6”农业生产服务保障组、狠抓春耕备耕农资供应工作、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抗旱良种、有机旱作技术、机械化规模化种植,有力地稳住了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今年,忻府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68.58万亩,预计粮食总产量在6.4亿斤以上,高于粮食生产6亿斤的目标任务,粮食生产喜获丰收。 

  基础牢、技术新、品种好 

  今年,忻府区在推广应用抗旱良种和有机旱作技术、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效显著。 

  忻府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安金荣介绍说,玉米以“先玉335”为代表的单粒点播品种,由于其适应性广、抗旱等优点,得以大面积推广。而单粒点播技术则推动了农机农艺配套,不仅节约用种、免间苗,而且省工省时。以“晋谷21”“沁州黄”“晋谷40”为代表的优质谷子品种大面积推广,以“张杂5号”“张杂10号”为主的杂交谷子品种的推广,改写了忻府区谷子生产的历史,产量大幅提升,平均亩产400-500公斤。马铃薯、甘薯脱毒种苗的推广应用,克服了病害的侵扰,保证了“两薯”产量稳步提升。 

  粮食丰产也得益于不断提升的耕地质量。2011年至2019年,全区累计投入资金2.9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20.9万亩。今年建设的4.55万亩高标准农田将于近期开工,投资8089万元。“十四五”期间,忻府区规划投资5亿元,在全区建设30万亩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彻底解决了俺村发愁30年的浇水难题。”令归村委会主任付润清说,“以前至少有5000亩地浇不上水,现在20天就能把1.5万亩地全浇上。” 

  去年,董村镇令归村1.5万亩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共铺设管道11万米,整修田间道路2.2万平方米,打井28眼,配套水泵41套,架设变压器15台。 

  随着高标准农田的建成,不仅粮食作物在生长期得以适时浇水,而且实现了秸秆还田、深耕深松全覆盖。“项目实施后,粮食增产十分明显。以前玉米亩产1400斤左右,今年亩产达2000斤以上。加上今年玉米价格高,增产又增收。”付润清说。 

  为更有力地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忻府区今年建立了玉米、甜糯玉米、红薯、高粱等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基地12个,面积达210余亩,展示玉米、杂粮新品种265个。 

  山西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经常到董村镇[邀村党支部书记苏全虎建设的20亩红薯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基地指导。苏全虎不仅是[邀村乃至董村镇红薯种植的带头人,同时也是忻府区红薯产业协会的会长。今年他引进并培育了脱毒苗,向周边村、县、市出售400万株。在苏全虎的带动引领下,[邀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红薯,全村红薯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脱毒苗的推广使用大大提高了红薯产量。以前普通品种亩产5000斤左右,今年脱毒苗红薯亩产最少在6000斤,最多的高达8000斤。以一斤8毛钱的地头价格算,红薯种植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苏全虎说。 

  今年,忻府区红薯种植面积超5万亩,红薯销到北京、上海等城市,忻府区“中国甘甜红薯之乡”的品牌越叫越响。 

  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 

  “今年普遍收成好,收割机天天没歇空,我雇的帮工也比往年增加了四五个人。”采访还没开始,王建军就主动“爆料”。 

  王建军在庄磨镇田庄村和黄岭村的丘陵地带共承包了1200亩土地。作为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他今年还被评选为忻府区“十佳农民”。他创办的“香泉农庄”,就在他常年劳作的赵和坪上。自2002年开始规模化种植,王建军已先后投入100多万元用于购买农机具。 

  “国庆”前后,忻府区农村开始收割庄稼。普通农户半个月左右就停当了,而对于王建军这样的种植大户来说,秋收最起码要延续一个半月。 

  “除去试种其他蔬菜、药材的地,有800多亩地种粮食,玉米和高粱各种了300多亩,谷子种了100多亩。这800多亩地从种到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王建军说。 

  机械化、规模化种植是王建军的农场滚动发展的主要动力。“香泉农庄”经过平整的土地,已经具备了机械化作业的条件。如今王建军已拥有收割机、拖拉机、旋耕机、施肥机等各类机械共15台/套。而集中连片的规模优势不仅能降低种植成本,也使王建军的播种、管理更加趋于标准化。 

  站在地头,王建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得益于机械化和规模化,购买种子、化肥的成本更低,一亩地从播种、施肥到收割,平均成本450元。种植大户粮食的出售价格要略高于一般散户,销路也比较稳定。收成好的情况下,每亩地毛收入可以达到1000元以上。 

  看着远近成片待收的庄稼,王建军谈起了自己的打算:“明年准备投资再建至少50个用来储放玉米的风干塔……” 

  循环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 

  在忻府区丰产农民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一捆捆草料打包得整整齐齐堆放在养驴场的一边。这些草料,源自合作社收获后的玉米秸秆。 

  合作社负责人马保生人高马大,不仅种地是一把好手,还颇具经营头脑。他和妻子创建了千祥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养殖。现在,马保生把种植、养殖以及自家经营的“一粥一饭”快餐店有机结合,形成了集种、养、销于一体的循环农业格局。 

  “俺们打下的粮食能快速转化为商品,快餐店的食材既新鲜又营养。”马保生说,“养殖场产生的有机肥又能用于农业生产,还不会造成污染,一举多得。” 

  今年,在马保生承包的1500亩土地上,种了玉米、高粱、谷子、土豆、红薯。说起收成,马保生笑得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丰收了,丰收了!” 

  马保生说,粮食丰收与忻府区实施科技兴农、科技强农的政策密不可分。在全区推广使用渗水地膜时,马保生带头第一个响应。今年,他的粮食产量比往年提高了30%以上。 

  尝到科技增产增收的甜头,马保生陆续引进应用了膜下滴灌、膜侧播种等新技术、新方法。他还多次参加忻府区农业农村局组织的技术培训。4年时间里,他拿到了新型职业农民认定证、高素质农民技能证等证书。马保生说:“我们这些在忻府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培训过的学员,几乎都在一个微信群里。一遇难题,大伙儿首先想到的就是在群里请教老师和专家。” 

  忻府区发展标准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方向明确、政策对路、措施得力。以前一说粮食丰收,首要因素就是“老天帮忙”。从忻府区今年的情况看,这个“老黄历”得改改了。 


原文网址:http://nynct.shanxi.gov.cn/sndt/snlb/xz/202012/t20201202_489694.html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