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定匠人”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时间:2020-12-03    作者:

乡村振兴,人才先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牟定县把人才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以党建为引领,出台了《党建引领“牟定匠人”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着力打造“牟定匠人”品牌,力争到2022年,全县人才资源总量增加到3.19万人以上,人才密度提高到15%左右,实现平均每户农村家庭至少有1名技能劳动力从业或就业目标。


建强“四支队伍”

今年年初,牟定县乡村振兴培训学校教室里,一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会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我决定今年回村里开个农家乐,带领乡亲们发展生态养殖和种植,共同致富。”听凤屯镇党委书记陈锡伟介绍了家乡的发展现状后,在外务工多年的杨丽娟当场拍了板。

杨丽娟是临沧人,2008年昆明医学院毕业后,先后在临沧、西藏从事过水果加工和医学护理。2015年,杨丽娟与飒马场村村民晏兵忠结婚后,夫妇俩一直在外经商。今年过年回家,正值村里办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班,夫妇俩参加培训后,觉得搞乡村生态旅游大有可为。杨丽娟夫妇放弃城市工作,回到家乡,开了一个农家乐,养了1000多只土鸡,种了1000多棵樱桃、梨树、桃树,收入可观。

“村里有8000多亩梨树,还有樱桃树,不回家搞乡村旅游太可惜了。借助村里的梨树、樱桃树,开家农家乐,再发展生态养殖,每年的收入要比在外打工强。同时,还能投身家乡的乡村振兴事业,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让我非常有成就感。”就这样,杨丽娟成为牟定县的一个“新农人”。

培养“新农人”,是牟定县建强乡村振兴“四支”人才队伍之一。据悉,牟定县委、县政府把人才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在全县实施“新农人”“新头雁”“新乡贤”“新智库”人才工程,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县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培训,培训2万人次以上,开展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定1000人以上,让更多传统“老农人”掌握“新技能”。紧盯技术新、观念新且有资金实力和市场渠道的“农二代”、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人才回乡创办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村电商等新型经营主体,3年内培育种植、养殖、电商等领域新型经营管理人才100名以上,其中,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以上的电商人才10名以上。通过重点对象结对帮带、集中培训、定向招录等措施,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推动村组干部队伍中优秀农村人才占比达50%以上。实施百名“金草帽”服务产业振兴、百名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培育、百名农村基层组织优秀人才回引“三百行动”,组建产业振兴服务团22个,重点培育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146名,育强乡村振兴技术头雁、政治头雁、文化头雁。实施百名新乡贤聚合行动,每年选树100名热爱本乡、关心本土且有现代民主法治意识、道德观念的“新乡贤”,鼓励他们参与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移风易俗和人居环境提升,助力乡风文明。持续抓好牟定名师、牟定名医等8个专项“牟定英才”选树,建立专家工作站12个,签约周末工程师10名,成立10个“牟定匠人”工作室,扩宽人才引进渠道,聚智聚力,推动借智兴乡。

搭建“四大平台”

今年33岁的景德光是牟定县安乐乡力石村人,在安乐乡青年人才党支部的多年培养下,如今,他成为羊旧村党总支书记。作为村里的“领头雁”,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支持下,他带领村民发展了800多亩林果、蔬菜,让羊旧村民不但有了产业,还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

人才不足、农村后备干部匮乏,是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为让乡村人才有施展才华的平台,牟定县组建了“新农人”联盟、青年人才党团组织、“新乡贤”志愿服务队和乡村振兴院县联盟,通过联盟推动行业、领域的信息、人才、技术、服务、项目等互通共享,提高各类经营主体抵御市场风险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以经营主体的振兴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在县、乡两级成立青年党支部,根据青年们的爱好、专业、特长,开展有针对性地培养,组织有针对性地志愿服务,让青年人才在乡村振兴一线实现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按照“党组织+‘新乡贤’志愿服务队”的模式,在全县各村探索将“新乡贤”组织起来成立志愿服务队,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和乡风文明中来。

院县联盟,为牟定县培养了人才,促进了产业发展。2015年5月,省农科院李根泽专家在牟定县成立了云南省首家“油菜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通过开展技术攻关,率先在国内建立规模化的萝卜胞质不育系新型油菜杂交种制种基地,填补了楚雄州油菜杂交制种的空白。至2019年,繁育早熟优质油菜品种6个,建立油菜繁种基地1450亩,牟定成为云南省最大的油菜繁种县。2016年,该工作站成为国家级油菜产业综合试验站成员、云南省油菜产业战略创新联盟成员,带动全县常年种植油菜5.5万亩,年产9400吨,产值5600万元。今年11月,牟定县获得“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科技示范县”荣誉,成为全国继湖北省武穴以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个县(市),也是西南地区第一家。


2018年,省农科院在江坡镇圣谷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了“李坤明专家工作站”,省农科院派出3名农科专家到圣谷食品有限公司,指导果脯加工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和产品包装改进,示范种植1000亩“三华李”,带动当地种植李子4000亩,在全县打造了集种植、销售、深加工为一体的“三华李”产业链。同时,县里每年选派3至5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到省农科院对口培养,推动双边人才交流常态化。


原文网址:https://nync.yn.gov.cn/news14/20201201/7062350.shtml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三农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网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