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农业防汛救灾工作指导的通知》(湘农办函〔2020〕139号)要求,7月10日-13日,驻张家界市农业防汛救灾工作指导小组由吕运涛所长带队,会同湖南农业大学专家陈光辉教授一行3人赴张家界市开展防汛抗灾工作指导。
汛情瞬息万变,收到文件通知后,指导小组迅速集结,于7月10日下午出发抵达张家界市。指导组冒雨分别前往永定区西溪坪街道办事处禾家村、桑植县走马坪乡汨湖农场、慈利县绿之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慈利县慈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实地查看汛情和灾情,听取张家界市、永定区、桑植县、慈利县农业农村局关于洪涝灾情及抗灾救灾工作情况的汇报,了解掌握农业受灾情况,现场开展农业生产自救技术指导。
自今年6月1日以来,张家界市连续遭受多轮降雨,累计出现8轮强降雨,降水时间长,强度大,全市平均降雨量742.2毫米,仅次于1983年的742.4毫米,居历史降雨量第2位。长时间强降雨引发多次洪涝、地质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并导致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业设施受损受灾,同时大部分受灾地区多次被淹,进一步加剧了灾害损失。初步估算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以上。一是水稻、玉米、蔬菜、茶叶、烤烟、豆类、花生、薯类等农作物大面积受灾,全市受灾面积40.89万亩,成灾面积20.41万亩,其中绝收面积5.29万亩,直接经济损失7000多万元。二是渔业受灾面积857.5亩,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另外张家界市作为大鲵养殖集中地,大鲵养殖受灾损失120000多尾,损失4000多万元。三是全市多处农田基础设施和养殖基地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以农业和旅游业为支柱的张家界市,受洪涝灾害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打击,影响严重。
根据受灾情况,指导组专家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印发的《全省受灾农作物减损补损技术方案》,因地制宜,提出针对早稻、中稻、一季晚稻、双季晚稻、玉米和经济作物等受灾农作物减灾补损技术措施。指导组组长吕运涛在会商会上建议,洪涝无情人有情,张家界市应对汛情组织迅速,措施得力,下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应做到“四精准、四压实”。一是精准研判风险,压实防汛救灾责任。要充分认识汛情的严重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强化风险意识,主动压实责任,再安排、再部署,做好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的准备,科学有效应对,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要从最坏处着眼,朝最好处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二是精准监测预警,压实应急防御措施。应积极主动与气象、水利、应急管理部门会商协作,突出抓好重大天气变化的研判分析,注重听取专家的意见建议,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主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实行灾情日报制度。三是精准服务施策,压实恢复生产方法。邀请专家评估灾害影响,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受灾一线,制定分区域、分作物的生产恢复技术方法,开展点对点帮扶指导服务,对因灾绝收的地块,应因地制宜改种补种短生育期作物,及时抓好农药、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调剂调运,加强与保险公司的配合,减少农民受灾损失。四是精准测报病虫,压实疫情防控监管。受持续降雨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水稻“两迁”害虫大量持续迁入我省,危害严重,要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应抓好病虫监测和应急防治,实现“虫口夺粮”;同时抓好动物卫生防疫工作,强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永定区西溪坪街道办禾家村受灾点
桑植县走马坪乡汨湖农场受灾点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