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农业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见成效 黑土地上耕种“智慧田”
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播种机以每千米行驶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进行播种,24小时作业1200亩;自动驾驶模式的农机穿梭田间,播种、起垄、收割眼下,正是地处我国最北端黑龙江省的春播时节,一场精准化、智能化的春播作业正在广袤的黑土地上进
-
瓜果大棚内养起虾,青岛“果渔共生”拓宽群众致富路
走进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镇大陈村,几座大棚格外引人注目。与我们常看到的蔬菜、瓜果大棚不同,这些大棚里不仅种植着蓝莓,还坐落着不少水产养殖池。这便是当地全国首创的“果渔共生”模式――将水产养殖、果业种植在一个大棚内立体发展,实现融合。 2019年初
-
改革案例:太仓市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璜泾镇雅鹿村优质大米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太仓市璜泾镇雅鹿村拥有2400多亩稻田,已实现稻米种植从育秧、种植、收割、烘干、碾米、包装全程机械化,飞机洒农药、机器下田地,拥有建起烘干房、碾米厂、包装设备等深加工产业链,实现低劳动力产优质稻米,并将大米种植与终端销售无缝衔接。2020年雅鹿村
-
改革案例:太仓市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城厢镇东林村循环农业融合发展)
东林村循环农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实施以来,在“田养畜、畜肥田”的绿色理念引领,以“一根草、一头羊、一袋肥、一粒米”的循环农业经济产业链为依托,形成农业部秸秆综合利用十大主推模式之一的“东林模式”,进一步拓宽村级增收渠道。一方面是科技化发展,
-
改革案例: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盘活利用(吴中区临湖镇柳舍村搭建农房合作社大平台 构建农文旅融合大产业)
苏州吴中区临湖镇柳舍村努力推动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设立农房合作社成功把休眠的资产变成了财富的源泉,出租闲置农房实现每户每年7.5万到8.5万收益,并产生70多个就业岗位,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一是做好顶层规划引领。柳舍村根据良好
-
改革案例:太仓市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沙溪镇半泾村立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使命 扎实抓好美丽田园乡村建设)
2020年是太仓市沙溪镇半泾村作为太仓市乡村振兴试点村的攻坚行动年,半泾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目标,紧抓“菜篮子”工程项目,聚焦农业特色产业,聚力融合发展。当年半泾村实现村级总资产10636万元,净资产8802万元,村级总收入2154万元。一是依托“太仓市
-
苏州推进融合强农 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新业态
苏州把现代农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反哺作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一是有序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工商资本、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振兴,开发农业农村领域项目。推进“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
-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兴农撮合”活动
近日,为贯彻落实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部署要求,农业农村部联合中国工商银行组织开展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兴农撮合”活动,依托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载体,加强资源整合、要素
-
我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完善共同富裕体制机制
我市自2011年承担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以来,一直是改革先行区。通过重点领域的各项改革健全完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全? ⑷??创造一些经验、提供一些示范。 一方面是健全农村支持保护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做大做优市级乡村发展基金,开展“万企兴万
-
海林市 “农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刘凤玲) 近年来,发展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海林市抢抓机遇,深度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做好农旅融合大文章,初步形成了“一镇、一村、多点”的发展格局,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密码”,串起了当地百姓小康路上的“幸福链条”。 金秋十月,横道河子小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