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案例: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盘活利用(吴中区临湖镇柳舍村搭建农房合作社大平台 构建农文旅融合大产业)
苏州吴中区临湖镇柳舍村努力推动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设立农房合作社成功把休眠的资产变成了财富的源泉,出租闲置农房实现每户每年7.5万到8.5万收益,并产生70多个就业岗位,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一是做好顶层规划引领。柳舍村根据良好
-
改革案例:太仓市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城厢镇东林村循环农业融合发展)
东林村循环农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实施以来,在“田养畜、畜肥田”的绿色理念引领,以“一根草、一头羊、一袋肥、一粒米”的循环农业经济产业链为依托,形成农业部秸秆综合利用十大主推模式之一的“东林模式”,进一步拓宽村级增收渠道。一方面是科技化发展,
-
改革案例:太仓市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璜泾镇雅鹿村优质大米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太仓市璜泾镇雅鹿村拥有2400多亩稻田,已实现稻米种植从育秧、种植、收割、烘干、碾米、包装全程机械化,飞机洒农药、机器下田地,拥有建起烘干房、碾米厂、包装设备等深加工产业链,实现低劳动力产优质稻米,并将大米种植与终端销售无缝衔接。2020年雅鹿村
-
瓜果大棚内养起虾,青岛“果渔共生”拓宽群众致富路
走进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镇大陈村,几座大棚格外引人注目。与我们常看到的蔬菜、瓜果大棚不同,这些大棚里不仅种植着蓝莓,还坐落着不少水产养殖池。这便是当地全国首创的“果渔共生”模式――将水产养殖、果业种植在一个大棚内立体发展,实现融合。 2019年初
-
黑龙江农业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见成效 黑土地上耕种“智慧田”
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播种机以每千米行驶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进行播种,24小时作业1200亩;自动驾驶模式的农机穿梭田间,播种、起垄、收割眼下,正是地处我国最北端黑龙江省的春播时节,一场精准化、智能化的春播作业正在广袤的黑土地上进
-
福建南平:科企科产深度融合 打造水稻“芯片”
11月25日,“永富种业创新产业研究院”签约暨揭牌仪式在福建建阳举行,中国水稻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永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共建‘永富种业创新产业研究院’合作协议”,标志着“永富种业创新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 “永富
-
苏州太仓市“四新融合”构建乡村人才发展梯队
近年来,太仓市积极探索以引育、培训、创业、激励为推进重点的人才培育“四新融合”模式,成功试点部级职业农民制度改革,逐步构建出了一支德才兼备、扎根乡村、创新创富的“金字塔”型农业农村人才梯队。 一是深化人才引育。创建农业委培生(定制村干)培养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