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ncRNA如何调控水稻农艺性状?科学家首次在全基因组层面揭示原理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作物基因组选择育种创新团队和美国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肯?奥尔森(Ken Olsen)团队合作,完成了水稻(亚洲栽培稻)及其祖先种(普通野生稻)非编码区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注释,研究
-
大豆栽培如何科学使用节水灌溉技术?
问: 请问大豆栽培如何科学使用节水灌溉技术? 1、喷灌 喷灌可以控制喷水量和均匀性,避免产生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损失,使水的利用率大为提高,一般比漫灌节省水量30%一50%,可以降低灌水成本,但运行能耗较高,蒸发损失较大,要求大容量水源,并且只能在不
-
科学家揭示lncRNA调控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变异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作物基因组选择育种创新团队和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的肯?奥尔森(Ken Olsen)团队合作完成了水稻(亚洲栽培稻)及其祖先种(普通野生稻)非编码区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注释,
-
科学家发现植物祖先陆地化“转基因”过程
近日,国际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中国农科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程时锋团队的重要成果――程时锋团队与来自德国、加拿大、俄罗斯和深圳华大基因等国家、机构的科学家联合发布两个单细胞绿藻的基因组,揭示了陆地植物共同的祖先在5亿年前,突破干旱适应成功登陆
-
科学家解析玉米发育及免疫调控机制
玉米的综合产量提高依赖于株型的优化与抗病性的提高,而二者往往相互拮抗。因此,确定既控制发育信号又控制免疫信号的关键调节机制对最大化生产率至关重要。12月18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区划
-
我科学家揭示水稻lncRNA的进化历史
非编码区长链非编码RNA是水稻基因组中的一种重要遗传物质,也称lncRNA,它能够影响水稻的外观、产量等特征。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作物基因组选择育种创新团队和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的肯?奥尔森团队合
-
碳氢科学的核心技术
碳氢核肥是在严格遵循植物自然生态规律的前提下,根据“提高作物周围二氧化碳浓度增强光合效率便可提高作物产量”的科学原理,精选既可高效吸附二氧化碳又可为作物提供高效营养的物质,经物理科学配方组成的新型清洁肥料(又称CO2捕集剂)。碳氢科学与碳氢核肥的
-
灌溉地马铃薯科学施肥技术
一、需肥规律 马铃薯属高产喜钾作物,整个生育期吸收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每生产1000公斤马铃薯,需吸收氮3.5~5.5公斤,磷(P2O5)2.0~2.2公斤,钾(K2O)10.6~12.0公斤。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有不同的特点。苗期由于块茎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故需
-
韩长赋:我的农业科学家朋友
又是一年劳动节。在这个节日,人们总是歌颂劳动的光荣和美好,向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致敬。每到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几位农业科学家朋友,他们是农业科研战线的劳动者、耕耘者和奋斗者。作为农业部门的负责人,中央交给我们的第一位任务就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
省农业农村厅提名的3项成果荣获2019年全省科学技术奖励表彰
表彰现场 会议现场 7月17日上午,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西安召开,省委书记胡和平、省长刘国中出席会议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名的3项成果荣获2019年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在会上受到表彰。其中,由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持完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