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业科学院:打造引领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作为经济社会的“压舱石”,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迫切需要更多人才。中国农业科学院日前召开第四次人才工作会议,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科技自立自强和“四个面向”,提出未来五年要打造一支引领农业科技发展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
-
樱桃科学贮藏与保鲜技术
1、樱桃的科学采收方法:樱桃成熟后,一般均为人工采摘,因成熟时间不一,所以需分批采摘。采时应轻采、轻放。鲜食的采时带果柄,在充分成熟后采收。加工用的樱桃可适当早采。樱桃果实柔软、皮? ⒁撞辽耍?虼耍?上碌挠L矣Ψ旁诘嬗腥聿莼蛩橹叫嫉那忱褐校?
-
减肥不减产减药不减效 北大荒科学“三减”节本增收
今年是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黑龙江垦区黑土耕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的收官之年。为推动黑土耕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计划》规定到2020年,垦区农作物秸秆还田面积达到4000万亩,深松整地面积达到1400万
-
小小玉米须助力农民增收
近日,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的第113期《科技助农在线帮》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园区拉开了帷幕。 直播现? ? 原文网址:http://www.hljagri.org.cn/nykj/zftd/202008/t20200804_806456.htm
-
科学家揭示苜蓿新型雄性不育性状形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创新团队揭示了苜蓿高柱头外露率雄性不育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为豆科牧草和作物雄性不育系创制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上。 据林浩研究员介绍,柱头外露(stigma
-
lncRNA如何调控水稻农艺性状?科学家首次在全基因组层面揭示原理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作物基因组选择育种创新团队和美国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肯?奥尔森(Ken Olsen)团队合作,完成了水稻(亚洲栽培稻)及其祖先种(普通野生稻)非编码区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注释,研究
-
大豆栽培如何科学使用节水灌溉技术?
问: 请问大豆栽培如何科学使用节水灌溉技术? 1、喷灌 喷灌可以控制喷水量和均匀性,避免产生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损失,使水的利用率大为提高,一般比漫灌节省水量30%一50%,可以降低灌水成本,但运行能耗较高,蒸发损失较大,要求大容量水源,并且只能在不
-
科学家揭示lncRNA调控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变异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作物基因组选择育种创新团队和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的肯?奥尔森(Ken Olsen)团队合作完成了水稻(亚洲栽培稻)及其祖先种(普通野生稻)非编码区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注释,
-
科学家发现植物祖先陆地化“转基因”过程
近日,国际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中国农科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程时锋团队的重要成果――程时锋团队与来自德国、加拿大、俄罗斯和深圳华大基因等国家、机构的科学家联合发布两个单细胞绿藻的基因组,揭示了陆地植物共同的祖先在5亿年前,突破干旱适应成功登陆
-
科学家解析玉米发育及免疫调控机制
玉米的综合产量提高依赖于株型的优化与抗病性的提高,而二者往往相互拮抗。因此,确定既控制发育信号又控制免疫信号的关键调节机制对最大化生产率至关重要。12月18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区划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