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拉萨市农牧民转移就业8.2万人 同期增长9.8%
近日,记者从拉萨市人社局了解到,2020年,拉萨市农牧民转移就业8.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7.5万人的109.3%,比去年同期增长9.8%;实现收入8.44亿元,完成自治区目标任务6亿元的140.7%,完成拉萨市目标任务7.2亿元的117.2%,比上一年同期增长42.3%。其中,有
-
致全区农牧民工朋友的一封信
全区农牧民工朋友: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对我国乃至全球的经济都造成了重创。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全区人民艰苦卓绝,奋力攻坚,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但疫情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2020年我区返乡入乡留乡
-
“十三五”以来我区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综述:就业路更宽 幸福感更强
图①:在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内,噶尔县左左乡上左左村村民宿加在查看蔬菜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图②:八宿县拥巴乡村民格松旺扎(右)在八宿县西巴村小型砖厂里忙碌。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图③:丁青县尺牍镇乌巴村村民斯朗德吉在尺牍镇的一家超市
-
农牧民合作社质量提升的“岗巴路径”:从“羊”肠小道到阳关大道
“咩咩咩……”冬日里,岗巴县31家养羊合作社存栏的15万余只羊叫声此起彼伏。 “岗巴”藏语意为“雪山附近的村落”,巍巍雪山造就了岗巴县独特的水土,孕育了远近闻名的岗巴羊。但是,在这片平均海拔4700米的土地上,脆弱的生态环境、粗放的牧业生产,一度成
-
西藏大力推进农牧民转移就业――学会新技能 迈向新生活
在西藏拉萨林周县格桑塘现代农牧产业示范园里,奶牛养殖车间的工人正忙着为奶牛投放饲料,一面巨大的电子屏幕实时展示着车间的生产情况。 “没想到,牛还能这样养? 笨醋畔执?化的养殖大棚,在此工作的松盘乡松盘村52岁村民普桑由衷感慨。 近年来,西藏大力推
-
戈壁滩上发“驼”财
每天清晨,艾海提?斯拉木便会和妻子来到自家的骆驼棚里,给10余峰正处在产奶期的骆驼挤奶。上午10点,拉驼奶的车会准时来到他家门口完成驼奶交易。 49岁的艾海提是阿克苏地区柯坪县的牧民,短短几年间,夫妻二人饲养的70峰骆驼,让全家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
西藏乡村旅游产业让更多的农牧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千年雪域,万里边疆。行走在西藏的山间草原,五彩斑斓的经幡随风而动,从不停息的转经筒传唱着千年的文明。 凭借着独特的地域人文环境,西藏的旅游产业也焕发出蓬勃的生机。雄伟的布达拉宫、澄澈的纳木错、古老的八廓街,还有神山圣湖、雪山草甸……各式各样
-
做强藏医药产业 助力农牧民增收
“药材种源引进是否顺利?” “运输药品方面能否做到全过程畅通?” “相关职能部门作用发挥怎么样?” “企业在哪些方面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近期,昌都市纪委监委成立专项监督检查组深入卡若区日通乡藏医药研制有限公司,了解其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下沉
-
西藏广大农牧科技工作者、农牧民群众追忆尼玛扎西:“为西藏农牧业发展再立新功!”
近日,尼玛扎西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全区广大农牧科技工作者、农牧民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尼玛扎西先进事迹感人至深,今后将以尼玛扎西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刻苦钻研、勤奋工作,为西藏农牧业发展再立新功。 在日喀则市白朗县
-
西藏林芝:农牧民的“旅游饭”越吃越香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光明日报记者 尕玛多吉 方莉 王昊魁 “巴松错,藏语意思是‘绿色的水’,是西藏东部最大的堰塞湖……”在国家5A级景区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巴松错,藏族姑娘次仁央宗总是热情专业地介绍家乡最负盛名的景点。 今年25岁的次仁央宗是工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