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州市大埔县:共享经济唤醒乡村“闲资源”
和广东许多农村一样,大埔县西河镇北塘村的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只有过年过节才会回乡,村里大量房屋闲置、农田撂荒。如何让农村的土地、房屋等资源动起来、活起来、好起来?西河镇的红姑娘“共享农庄”模式,正尝试回答这一问题。 “一房三园”打造共享农业
-
有机甜瓜成致富“金瓜”
4日,莎车县荒地镇布瓦库木村村民图孙江?托合提正把甜瓜拉到公路边上的销售点售卖。“今年我种了10亩甜瓜,卖得特别好,1亩能收入3000元。”图孙江说。 为让村民种好瓜、卖好瓜,增加收入,今年自治区发改委驻布瓦库木村“访惠聚”工作队、荒地镇党委和镇镇
-
堆龙德庆区那嘎村1729名村民领到集体经济“红包”
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古荣乡那嘎村坐落于楚布沟内,2017年成立那嘎庄园商贸有限公司,通过“企业+基地+集体+农牧民”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主要经营那嘎庄园风干牦牛肉、西藏央果丁辣椒、家乡楚布藏香、卡堆糌粑,以及承包经营和技术咨询、各类纯正特色产品的加工
-
墨脱县达木珞巴民族乡珠村村民古鲁:以身作则浇灌团结花
古鲁,是墨脱县达木珞巴民族乡珠村的“风云人物”。在村子里,只要提起致富带头人、模范党员、热心村民,大家总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他。 今年45岁的古鲁,踏实肯干、热心善良。在多年的工作中,他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党员举旗帜、树先锋、作表率,为民族团结
-
宁明:电商扶贫基地带富村民
“这几天采摘的百香果,田头直接发货生意蛮好,最多时一天可发520单。”7月7日,宁明县峙浪乡洞浪村亿品尚电商扶贫示范基地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近年来,峙浪乡积极实施“党旗领航?电商扶贫”工作,主动把电商拉到田间地头,引进企业投入300多万元,在洞浪
-
生态养猪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兴安县崔家乡南冲村是个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村,全村27户人家中有24户养猪,最多的一家养了400多头,可是漫步在村道上,却感到空气清新,花香、果香阵阵弥漫,闻不到一丝养猪场的臭味。“我们走的是生态养殖的路子。”养殖户荣斌说,靠生态养猪,村民们探索出
-
凌云:田园综合体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7月21日,在凌云县“泗水缤纷”田园综合体产业核心区平怀村,一片普通的桑园在引入景观创意和现代化生产经营管理之后,不仅实现了农田高质高产,还成为当地的旅游观光景点。 ????“通过改良桑树品种,我们的桑园除了养蚕还能卖桑葚,一年每亩增收约4500元。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七月稻花香,村民务工忙――“足迹?决战脱贫攻坚龙江答卷”
“乡亲们跟咱干,收入不算低,待遇还有保障,不信你去车间随便打听!”高文峰自信满满地说。 巴彦县孔庙乡贫困户庞财正在生产车间工作。东北网记者 迟亦达 摄 原文网址:http://www.hljagri.org.cn/nydt/nydtsn/202007/t20200721_805756.htm
-
娇贵的“白胖子”来到合作社
走进商河县许商街道后十亩村的姬松茸基地大棚,未见姬松茸,首先听到的是隆隆作响的通风机的吹风声。姬松茸种植大棚与传统的蔬菜种植大棚大不相同。这里的姬松茸不但吹着风,还住在“楼房”中,更有空调随时送上服务,保证冬暖夏凉。 姬松茸项目是商河县后十
-
千亩荒山变身软枣猕猴桃产业园 邵伯村二次创业拼出“甜蜜事业”
7月8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洒下,海阳市二十里店镇邵伯村党支部书记宋立元就带着村“两委”成员上山了。他们和村民一起对软枣猕猴桃进行固形,让枝条沿着一根根铁丝有规律地张开。树上挂的一串串已有鹌鹑蛋大小的软枣猕猴桃,让大家看到了邵伯村生机勃勃的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