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羊送进“托畜所”牧民变身“上班族”
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14日电(记者马锴、丁磊)自从把7头牛送进镇里的托畜所,哈萨克族牧民波拉提努尔胡安德合就告别了整天剁草料、铲牛粪的日子,走进镇里工厂成了按月拿工资的上班族。 波拉提努尔一家住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祖祖辈辈靠放牧为生。成家那年,
-
“再也不用过穷日子了!”
庭院菜地里,蔬菜苗纷纷露头,果树枝上缀着新叶,从厨房飘散出油炸鱼的香味,就快要开饭了,依马木哈力克正往新家院墙上垒砖,忙碌不停。 依马木哈力克家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51团,距乌鲁木齐1200多公里,总人口5万多人,
-
修鞋匠脱贫记:“我相信我家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秦雪梅为顾客修鞋。 亚赛吾木 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4月15日电(冯晓玲 亚赛吾木)党和政府出台了这么多惠民政策,为我们困难群众解决生活上的难题,让我们过上好日子。但我也不能事事都依赖国家,我有双手,有修鞋的手艺,还有国家兜底政策,我相信我家的日子会越
-
煤炭坡自述:日子一天天变好
我叫煤炭坡,生长在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溪镇勤丰村,是云贵高原上万千山坡中的普通一员。三月的季节,我身披绿装。 人们叫我煤炭坡,是因为过去我的身体里藏着煤炭。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身上的树林被砍完,身体里的煤炭就成为勤丰人做饭和取暖的材
-
王秀花“绣”出好日子
拇指粗的红绳,添加上吉祥挂饰,用上胶水枪、剪刀等工具,在绣娘们灵巧的双手下,几分钟时间,一个鲜艳喜庆的中国结就展现在眼前 春节临近,河北省邢台县心长村王秀花家的扶贫小院更加忙碌,赶制好的中国结码放得整整齐齐,像一座座小山。 今年48岁的王秀花
-
陕西乡村脱贫图景:“留下来日子更好”
翻过秦岭,陕西的乡村又是一幅新的图景。在这里,农家院的烟火正旺,乡野公园的草木正盛,社区工厂里一个个零件正在拼装,电商平台上一单单货品等待寄送 留下来日子更好。脱贫摘帽的村民不再想着外出务工,更愿意守着家乡,过红火日子。 发展旅游产业 农户多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