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全力确保农民工“出家门进车门 下车门进厂门”
中新网合肥2月17日电 (记者 吴兰)在疫情科学防控的前提下,根据企业招工人数、原有员工返岗人数,对来源于同一城市、人数较多的地方,按照点对点、一站式运输方式,集中组织农民工返岗复工。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刘少华17日介绍,全力确保农民工出
-
山西小村春意浓:扶贫车间转起来 “家门口经济”促增收
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合室乡张家河村的扶贫车间内,10余名工人在缝纫机前有序加工。曹云喜供图 中新网长治3月26日电 (吴琼)3月26日,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合室乡张家河村的学之韵服装扶贫车间内,呈现一片忙碌景象,一批1000套的校服订单和1万副手套订单让车间重
-
每户都有增收项目 家门口建“绿色银行”――黑龙江省海伦市构建扶贫产业新体系
新华社记者李凤双、王建、程子龙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黑龙江省绥化市所辖海伦市,贫困发生率曾高达10.7%。近年来,该市全力构建产业扶贫新体系,让每户贫困户都有至少2个增收项目,探索长效脱贫新机制。今年2月,海伦市脱贫摘帽。 “产业战船”,每户贫
-
卡达村农业观光园:花谷建在家门口 挣钱不用往外走
图为卡达村群众在蓝莓种植基地采摘蓝莓。通讯员 张淑萍 摄 伴着夏日的微风,记者走进巴宜区布久乡卡达村工布花谷农业生态观光园,一株株玫瑰随风摇曳,粉红、鲜红的玫瑰花绚丽绽放,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拍照。 花谷内园工师傅正在打理着玫瑰
-
云南南华:农特产品进万家门
2020年,南华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互利共赢”的原则,在各帮扶单位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全县4480万元的野生菌、核桃、蜂蜜、古树茶、火腿等农特产品,搭载消费扶贫“快车”销往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广阔市场,有效破解了农产品销售
-
新密招聘会开在农民家门口
2月26日,新密市产业集聚区联合该市曲梁镇蒋坡村举办了一场专场招聘会。“岗位送到家门口,蒋坡村的村民就近就能实现就业,既为老百姓办了实事,也为企业解决了用工难题。”蒋坡村第一书记陈波说。 新春伊始,新密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紧扣“六稳六保”,深化
-
打造“奶产业”,从“家门口”开始
每天早上,住在兴海县城的旦增才旦都会到中心奶站来买牛奶或奶制品,“奶站是政府扶持办的,干净卫生,1斤牦牛奶4元钱,1斤新鲜酥油45元钱,在商场要卖80元钱,价钱很公道。” 和许多从草原来到县城定居的牧民一样,旦增才旦一家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牛奶和奶制
-
奉节:制鞋车间“进村” 群众家门口就业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4日6时讯(通讯员 谢模燕)“这个制鞋车间开得太好了,让我在家带孩子的同时,又能挣钱,减轻家里的负担。”近日,重庆市奉节县冯坪乡百福村村民向梅芳,在该乡招商引资引进的制鞋车间实现家门口就业,高兴不已。 今年以来,冯坪乡全
-
梁平:试点发展头70余亩 让村民“家门口”增收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5日6时讯(通讯员 何建军 熊伟)近日,梁平柏家镇三新村,十几名村民正忙着耕地、起沟、施肥,种下??头。 今年以来,三新村驻村工作队结合村情实际,在巩固原有麻竹、黄桃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引进重庆锄和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该
-
产业办在“家门口” 利益联结“有奔头”
黄河口镇是垦利区典型的农业大镇,却不是农业强镇,群众主要以传统种植为主,农业产业难以大规模集约化发展。黄河口镇党委、政府转变思路,改革创新,组织29个村“抱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与农利益联结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是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