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开展农村闲置“两宅”盘活利用试点
日前,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批复,在西安市高陵区、宝鸡市陇县、咸阳市礼泉县、铜川市宜君县、渭南市白水县、延安市富县、榆林市神木市、汉中市城固县、安康市平利县、商洛市柞水县以及杨陵区、韩城市等12个县(区)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省级试
-
稻田“变身”稻虾共生 重庆潼南建成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生态小龙虾养殖基地
图为潼南区生态小龙虾养殖基地。潼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重庆4月26日电 (记者 钟旖)谷雨已过,中原大地气温回暖,小龙虾美食逐渐回到市民餐桌。26日,正在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内巡塘的80后滕文强告诉记者,当地的小龙虾从4月10日开始上
-
甘肃藏区“高原牦牛”繁育基地:“肉奶双赢”助牧民增收
4月中旬,甘肃甘南州夏河县良种高原奶牛(娟犏雌牛)繁育基地。 魏建军 摄 中新网兰州4月27日电 (魏建军 艾庆龙)普通牦牛一岁体重约70公斤,这种牛可达120公斤左右,而且产乳量可抵3头牦牛的量,实现肉奶双赢。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桓恭
-
永仁县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
永仁县以晚熟芒果为主的特色水果“一县一业”创建为目标,以全产业链培育为抓手,全面落实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 ⒔ㄆ教ā⒔饽烟饬?方面举措,建好“阳光生态花果园”,打好绿色食品牌。 兴基地、育产业。以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
禹州农民冀盼:把红薯苗做成大生意
(记者宋广军通讯员刘艳红)在禹州市浅井镇大冀庄村,32岁的冀盼是一个名人:他不但把每棵价格一两毛钱的红薯苗做成了年销售近1500万棵、销售额200多万元的大生意,还带出了一个销往全国各地的红薯育苗产业基地。 4月4日,记者在大冀庄村南的许昌大地薯业脱毒
-
陕西:抗疫不松劲,战贫不停步
陕西西咸新区泾河新城高庄镇新庄村49岁的赵军海前些日子有些忐忑,担心新冠肺炎疫情会影响到村里咸恒青砧扶贫种植基地(以下简称咸恒基地)正常开工。 赵军海一家于2018年脱贫,他家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咸恒基地:务工收入近2000元,3亩土地流转收入3000元,分
-
千斤玉米良种助力新发地涞源扶贫基地农民增收
初春时节春耕正忙。4月1日,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玉米大王”李忠跃接收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捐赠给新发地涞源扶贫基地的1000多斤玉米良种,助力河北省涞源县农民顺利播种。 鲜食玉米良种捐赠仪式。记者李锐 摄 2018年,李忠跃随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
-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2021年市级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遴选名单的公示
2021年市级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遴选工作已结束。为增强遴选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现将遴选产生的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重庆市巴南区分校、重庆市合川区农业科技培训中心、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奉节县分校、重庆市华绣职业培训学校、彭水自治县远宏职业培训
-
广西农担:担“三农”发展使命保复工复产“血脉”
广西农担还对3月16日后放款的该集团甘蔗收购组。 ”信心满满的胡志本还在养殖基地发展火龙果种植,有了经验的胡志本又找广西农担。 有了充足的资金,”广西农担梧州办负责人翟斌说,保障糖料蔗种植正常进行,补贴1000元,在保余额46.53亿元。 该公司的农担贷
-
湖南醴陵市疫情防控和农业产业扶贫“两不误”
新华社长沙3月28日电(记者阳建)湘东山区,春光明媚。200多个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在乡间田野。工人们有的在种苗,有的在消杀,有的在除草 春耕生产已全面恢复,这是今年第四批种苗移栽。蔬菜基地所有者醴陵天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田勇告诉记者,基地已育苗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