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猪倌”新梦想――广东春节生猪供应一线观察
养猪近10年的邓志愿新年有个新梦想养猪1万头,挣够150万元。上个月邓志愿刚进了1000多只猪苗,这个月准备再进2000只。 一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生猪养殖。在政策鼓励下,像邓志愿一样怀着新梦想的老猪倌并不少,广东生猪产能逐渐恢
-
养虫”能人李根会:为村里扶贫干点事
拨开虫盒表面的麸皮,一条条针尖大小的白色小虫受到惊吓,开始翻动身体,密集得让人头皮发麻。而李根会却抓起一把捧在手里,满脸笑容,一吨干虫好几万元呢。 脱贫攻坚脱的是贫,而解放的却是农民的头脑。没有扶贫东风,54岁的李根会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养
-
林景虹养“鼠”脱贫创业记
养鼠也能脱贫?在广西钦州,贫困户林景虹通过养殖竹鼠不但自己脱贫,还带动周边群众一起脱贫致富。 林景虹是广西钦州市钦南区丽光华侨农场农民,由于家庭变故,他从小依靠爷爷奶奶养育读完高中。2002年林景虹考入武汉一所院校,却因为家中负担太重且无劳力,1
-
村官裴春亮: 一份“提案”催生一批创业“潮人”
裴春亮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团成员畅聊农村发展情况 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支部书记裴春亮,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建议》,呼吁建立与农村农民需求相适应、与乡村振兴战略相配套的人才培训机制,打通科技兴农的最后一公里。
-
慢火车上年轻的希望:连接山里山外,承载脱贫致富梦想
1月11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红峰站,列车上的两个年轻人正在和站台上的朋友打招呼。 对住在大山里的彝族村民来说,5633/4次慢火车不是一趟普通列车,而是山里人的赶集车,求医、上学的公交车,脱贫路上的助力车。贺瑞明/摄 1月10日,由攀枝花开往普
-
“将军县”向振兴高地发起冲锋――安徽金寨决胜脱贫攻坚见闻
位于大别山深处的安徽金寨县,曾走出59位开国将军,有着红军摇篮、将军故乡的美誉。与此同时,亦有着超过40年的贫困史。 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2019年,金寨县实现6873户13705人贫困人口脱贫,仅剩的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31%。补短板、促产业
-
造盆景的“90后”山村男孩
1月6日,在浙江诸暨东白湖镇小东村,金志鹏(左)向客户介绍香榧盆景。 1月6日,在浙江诸暨东白湖镇小东村,金志鹏(左)和父亲金淼信(中)、舅公邢学中一起讨论香榧盆景的制作。 90后山村男孩金志鹏,2015年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了解到本地香榧种植趋于饱和,他
-
河北:“超市+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这样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的工作可不好找,我特别知足!近日,在辛集市王口镇中曹家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扶贫冷库里,正忙着给红薯装袋打包的曹计仲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由于妻子患有重度风湿病瘫痪在床,65岁的曹计仲无法外出打工,只能守着家里仅有的几亩地
-
“西瓜书记”带领农村青年创业记
把今年最后一批西瓜装车、发往深圳后,梁天校蹲在田头琢磨着,明年再租100亩地扩大生产。今年的西瓜单价比去年涨了快3毛钱,他租种的100亩丢荒地,带来了约15万元的纯收益。 3年前,他从广州辞工回乡;现在,他靠着种西瓜买了车、盖了房。还令梁天校高兴的是
-
不向命运低头的女支书领着全村“拔穷根”
生命不息,抗争不止。这是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三青沟村党支部书记陈建清写在笔记本上的一句话。坚信贫穷不会生根的她,从代课老师到党员、村干部、赤脚医生和村支书,通电、打井、修路,30多年咬牙硬干,终于领着全村拔掉了穷根。 生命不息 抗争不止 如果有一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