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青报:依法破解农民工工资维权举证难
原标题:依法破解农民工工资维权举证难 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关系到亿万普通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关乎社会公平公正与和谐稳定。《条例》对涉及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具体环节进行了梳理和保障,其中每一条规定都可谓干货。针对长期以来农民工因没有签劳动合同而举证
-
上蔡农民曹文中:万斤鲜葱送随州!真中
河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黄华 通讯员曹要强 张舰艇) 1个人自驾冷藏车,满载10000斤鲜葱,历经5个多小时,捐往湖北省随州市。3月3日,上蔡县华陂镇的老少爷们说起方营村农民曹文中千里援鄂的故事无不竖起大拇指。 疫情发生以来,曹文中一直在力所能及地为家乡疫
-
修武:城里干部下乡,农民大葱进城!点名表扬范莉
河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冯佳志通讯员范燕彬) 2月29日,修武县王屯乡东黄村村民王具才心情格外高兴,他的合作社里1万斤滞销大葱的销路终于有了着落。 两天前,修武县农业农村局工会副主席范莉得知,因为疫情,王具才的1万斤大葱无法外销,县总工会和王屯乡都在
-
汝州市:“海归”农民李顺伟扎根老家种缈谑卟
河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丁需学 通讯员王彦杰 武振宇) 3月3日一大早,太阳还没有升起来,汝州市纸坊镇武巡村贫困户于九英就早早地踏上了上班的路。 于九英上班的地方,是位于纸坊镇纸北村的汝州市新丝路农场无公害蔬菜出口生产基地。在这里上班离家近,方便照
-
禹州农民冀盼:把红薯苗做成大生意
(记者宋广军通讯员刘艳红)在禹州市浅井镇大冀庄村,32岁的冀盼是一个名人:他不但把每棵价格一两毛钱的红薯苗做成了年销售近1500万棵、销售额200多万元的大生意,还带出了一个销往全国各地的红薯育苗产业基地。 4月4日,记者在大冀庄村南的许昌大地薯业脱毒
-
上蔡农民焦长江:种出“芦笋王”一棵卖出300元
(记者黄华 通讯员宋永亮)没来参赛时,我就觉得我这棵芦笋能称王称霸,好芦笋是花功夫花心思种出来的。4月12日,上蔡县东洪镇举办寻找芦笋王活动,榆社村芦笋种植大户焦长江精选的芦笋以116克的单棵重量成为上蔡县的芦笋王,说起自己的芦笋时焦长江感觉特别荣
-
汝州残疾农民杨可可:学打字成了天猫客服
(记者丁需学通讯员刚鑫雨董洁英)4月20日,汝州市蟒川镇牛角岭村的杨可可端坐在电脑旁,熟练地同顾客进行着沟通,不厌其烦地回复着顾客的问题。 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串联起杨可可与外界的沟通,也为她开启了不同的人生。 今年31岁的杨可可是牛角岭村的一名普
-
完善服务,畅通渠道,助力农民工复工
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更是春节后复工复产流动规模最大的群体。为对农民工集中的主要行业和防疫期间不同风险级别地区复工活动特征加以研究分析,对他们在抗疫不同阶段的现实困难与采取措施加以剖析研判,中国劳动学会先后组织“30企”复工快速调查、
-
发挥农广校体系作用 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民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高素质农民是重要支撑。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整合利用农业广播学校、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资源,加快构建高素质农
-
搞好村庄清洁要做实12个字
本报评论员 “农村环境好,疫情不来找;家庭环境差,细菌大把抓……”当前,全国各地正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以“干干净净迎小康”为主题的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和在浙江考察时重要讲话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