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头缝里“抠”出荔枝产业
海口施茶村打造万亩无核荔枝林,特色产业项目不断上新 “十一”假期,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里人流如织。火山口公园、石斛园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人头攒动;大大小小的民宿、餐饮店内,村民们正忙着各种“吃住行游”接待。而此时,施茶村委会春藏村民小
-
沪苏浙皖联手“云拼”大闸蟹
大闸蟹作为长三角最具特色的农产品,率先开展一体化探索。沪苏浙皖一市三省联合电商平台共同成立“长三角大闸蟹云拼优品联盟”,推动长三角大闸蟹产业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一市三省与电商平台合作,推进流通环节改造,创建区域品牌,探索制定“长三角云
-
福建持续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人多地少的福建,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特色化、精细化。近年来,立足现有资源禀赋,福建调整思路,集中力量扶持茶叶、水果、蔬菜、食用菌、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为强化科技在服务产业、培育产业、提升产业等方面的支撑引领作
-
铜梁:大庙镇村民房前屋后的柿子获丰收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0日6时15分讯(通讯员 赵呈荣)近日,重庆市铜梁区大庙镇不少村民房前屋后的柿树上均挂满了成熟的柿子,一枚枚火红的柿子,自然、盈实,像红红的小灯笼,透着喜气,让人陶醉,充分体现出了该镇脱贫攻坚之后,美丽乡村特有的秋韵。
-
石柱:三星乡辣椒迎丰收 “火辣”产业别样红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隆太良)行走在重庆市石柱县三星乡成片的辣椒地里,火红的辣椒缀满枝头,椒农们手法娴熟地采摘着辣椒,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间地头。 “我今年发动520户农户种了1830亩辣椒,目前已收购鲜椒500余吨,椒农创收250余
-
城口:贫困发生率0.42% 摘掉40多年“贫困帽”
新华网重庆9月29日电(陈雨)“志智双扶”,斩穷根。在29日召开的重庆市脱贫攻坚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城口专场上,城口县委书记阚吉林介绍,今年2月,城口以贫困发生率0.42%、群众满意度98.47%,正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摘掉了戴在头上40多年的“贫困
-
垫江农文旅融合描绘乡村旅游新画卷
金秋十月,赏花正当时。垫江县新民镇牡丹樱花世界的百日草(又名“百日菊”)开得正艳,以其最美的姿态,邀请您来“赏花品秋”。远远望去,整片花海色彩斑斓,红黄粉紫,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微风拂过,涌起的花浪,白如雪、粉若樱、红似火,游客们争相拍照
-
“嫁”到贫困村的男人
新华网重庆9月30日电(王彩玲)“我在村里见到肖书记的时间比我儿子、女儿还多,我们遇到事情就喊肖书记。”扶贫两年,重庆黔江区沙坝镇木良村第一书记肖鸣“串门”串成了村里人;扶贫四年,他从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变成了“嫁”到村里的男人。 肖鸣是中信银行
-
重庆出台条例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三水共治”
新华社重庆10月9日电(记者周凯)《重庆市水污染防治条例》今年10月起正式施行。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副主任张山介绍说,条例坚持问题导向、结合重庆实际,在优化产业布局、保障饮用水水质、约谈限批等方面更加细化,加快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
-
江津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让高粱焕发新生
本报讯 (记者 周雨 实习生 李敏 黄甜)秋风起,高粱熟。记者日前从江津区获悉,该区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让原本效益低下的高粱种植快速发展,成为新的优势产业,今年规模种植面积已达2.5万亩,平均亩产超600斤。 记者在江津高粱种植核心区――位于永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