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到贫困村的男人
来源:    时间:2020-10-10    作者:

  新华网重庆9月30日电(王彩玲)“我在村里见到肖书记的时间比我儿子、女儿还多,我们遇到事情就喊肖书记。”扶贫两年,重庆黔江区沙坝镇木良村第一书记肖鸣“串门”串成了村里人;扶贫四年,他从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变成了“嫁”到村里的男人。

  肖鸣是中信银行重庆涪陵支行的高级业务经理,受中信集团推荐、中信银行重庆分行选派,于2016年3月进入木良村,驻村扶贫。2018年,两年任期已满,本来可以返回大城市的他,却选择留了下来。2020年3月,肖鸣第二个任期届满,但面对的村民期盼,他再次放弃回到重庆主城的机会,继续奔走在武陵群山沟壑之间。

  走访调研号准“贫困脉”

  木良村位于武陵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腹地,是有名的“穷窝窝”。人们用“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形象地描绘这里自然条件和贫困状况。

  “全村近30公里村道,硬化路面仅1.5公里,交通闭塞,基础设施建设差是木良村给我的第一印象。”肖鸣回忆说,他刚到村里,大家听说新来的第一书记带了60万元“嫁妆”,顿时沸腾了,诉苦叫穷、要钱要物的都有;不给他们发钱、发物,就开始质疑、责问,甚至谩骂。

  “扶贫款要用在刀刃上,这些钱、物给谁,不给谁我心里得有个数。”接下来几个月,肖鸣每天都在村里。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真正摸清底子,才能开出针对性的方子,也才能保证扶贫款用得好、用得巧。”

  白天走访,晚上做记录。“刚到村里的那几个月,陪老人聊天成了我的主要工作。”他在聊天过程中得知,村里农耕地有限,村民积极性不高,年轻人普遍外出务工。“通过两个多月的走访,我发现村里独居的老人很多,留守的儿童更多。”肖鸣说道,当时我就在想怎么样才能让年轻人吃住都在村里,工作也在村里。

  深思后,他决定用扶贫款支持有意愿的人发展产业,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那到底要发展什么呢?带着新问题,肖鸣开始了新一轮的走访。通过对木良村以及周边乡镇产业的走访调研,他发现木良村适合发展桑蚕、李子等产业。

  产业扶贫摘掉“贫困帽”

  “扶贫开发没有产业发展的支撑,就像一条没有源头的小溪。”肖鸣认为,农村要脱贫,就得有能够长久发展的产业;农户要脱贫,就要有能够支持脱贫的动力。

  “木良村的贫困不是三五年形成的,脱贫也不能一蹴而就,只能让一部分人先脱贫致富,带动更多的人主动加入到脱贫的队伍中来。”木良村党支部书记张友顺介绍说,为推动木良村的产业发展,肖鸣在中信集团的支持下每年设立20万元产业发展种子基金,无偿支持有意愿、有能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的建卡贫困户通过劳动、创业摆脱困境,并按帮扶资金10%的比例给予奖励,变“输血”为“造血”。

  “当时,他拿出3万块‘产业发展种子基金’支持侯章江养蚕的时候,很多人心里不舒坦。”张友顺表示,现在侯章江已是村里的蚕桑种植大户。侯章江的变化让村民看到了发展产业的前景,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向肖鸣申请产业发展种子基金。

  2017年11月,木良村顺利完成“村摘帽、户脱贫”攻坚任务。但在他看来,村里年轻人很少,后续发展动力不足。让他欣慰的是,产业扶贫的成效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决定返乡创业。

  常年在外务工的李小洪,在2018年选择回乡发展桑蚕。肖鸣了解情况后立即着手为他落实蚕棚,联系技术,帮助李小洪早日实现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愿景。“目前收益可观,他的变化让更多年轻人看到,农村也大有可为。”肖鸣笑着说,如今他已从昔日“打工仔”变成了创业“小老板”。

  “我现在不光自己创业当老板,还在村里当了干部。”李小洪自豪地说。“他很有创业思维,学习能力又强,我们就把他纳入了村委会班子,将村民发展与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一方面能进一步激发他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也能够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肖鸣表示。

  2019年,木良村又实现了贫困人口为0,返贫人口为0,新增贫困人口为0的“三清零”目标。四年扶贫,在肖鸣在中信集团的支持下,带动木良村村民发展蚕桑、李子、生猪等特色产业,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科技扶贫开出“致富方”

  在相对贫困的沙坝乡,向红伟绝对是个“大老板”。“目前我种植了230亩脆红李,90多亩青脆李,按照今年的长势,脆红李大概能收15万斤。”向红伟看着满树的李子说道,“今年我花了7万多块,引入了技术团队,相比去年确实增收不少。现在的价格是一斤5元,估计能卖到70多万元。”

  对于日常支出,向红伟介绍称,从去年11月到今年9月,每天都需要二十多人打理基地;集中采摘的时候,一天需要40-50人,工人来源于周边村子,其中木良村是主要来源。

  “日常打理李子园我一天能挣80块,还包一顿午饭。要是翻地的话,一天能挣120元。”常年务工在李子园的贫困户侯川(化名)说。“就脆红李来看,除掉技术费用、工人工资等常规性支出,应该还有30多万的收入。”向红伟说道。

  为用好中信集团帮扶资金,肖鸣和村委会商量后,拿出10万元购置了适应山地操作的小微型农业机械,缓解农村老龄化加剧、劳动能力降低等问题,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减少了土地撂荒面积。

  “有了机器后,耕作就轻松多了,一般情况下,我一天可以耕3-4亩水田;如果是陈水田的话,一天能耕5-6亩。”侯川介绍道,如果人带着机械去务工,一天可以挣到200多元,农忙时节一个月就能有6000多块。

  “驻村四年,虽然完成了组织安排给我的任务,但是这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还有一定差距,2020年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本来在2020年3月就结束第二届任期的肖鸣打算待到年底,他要亲眼看到脱贫攻坚在木良村、在黔江区、在全重庆全面收官。

  四年驻村扶贫,肖鸣在中信集团和中信银行重庆分行的支持下,让一个曾经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落后山村焕发出勃勃生机。随着村里基础设施的改善看,产业发展条件的提升,木良村返乡创业的人多了,农户增收致富的路子广了,村民精神头足了,奔小康的信心也更强了。


原文网址: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010/t20201009_7944935.html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