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蜂人郑全富的“魔术”
说起在福建农林大学学习育蜂技术的经历,身材精瘦的郑全富眼里发亮:看到蜜蜂一窝一窝地快速培育出来,简直就像变魔术。曾经一贫如洗的郑全富一家变富了,靠的就是这连做梦都不敢想的魔术。 2014年,郑全富的人生跌至谷底。身为家里顶梁柱的他,遇车祸身受重
-
能干!施甸农村妇女防疫春耕两不误
在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之后,为抓好防疫工程与产业发展两不误,施甸县近百名妇女小组长主动参与防疫作战,把昔日的半边天变成了外守疫线护家园,内抓春耕促产能的主力军。 旧城乡大坪场村民小组长方喜莲说:我们在山区,外出打工的男人大部分在国庆节前后就回来
-
一个村党支部书记的高山脱贫战
没到过凉风村的人,不明白这里的村民为何能将云朵踩在脚下;就像不了解伍东的人,不明白他为何放弃外面的繁华回到偏僻的山村。 凉风村,海拔1700米以上,是重庆市城口县周溪乡的一个高山村;伍东,32岁,这个高山村的党支部书记。 汽车从县城出发,沿着盘山小
-
黄桃 重庆村民老付的脱贫香甜果
风和日丽,桃花盛开。付维刚的黄桃园热闹起来,有不少前来赏花的游客。付维刚抽了个空,背着儿子爬上黄桃园附近的山,登高望远,让儿子也看看自家的桃花源。 不甘认输 付维刚是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凤村村民。 当过兵、打过工,付维刚身强体壮,如今
-
多重保障 不漏一人――贵州一个脱贫“摘帽”县的防贫机制探索
脱贫后如何巩固成效、防止返贫?贵州省江口县探索的防贫监测预警机制,集监测、预警、保障为一体,对重点人群进行动态管理、多重保障、重点帮扶,降低了返贫致贫风险。 立体监测动态预警 田间种苞谷,地里栽红薯,要想吃得饱,全靠天色好。一句口头禅,是过去
-
一个“田保姆”进村,三个“农字号”受益
长城网讯(记者吴新光通讯员刘梅全闫鑫)4月26日,暮春四月,记者在河北省行唐县杨村看到,无边无际的麦苗绿油油的,犹如给大地铺上一层厚厚的绿地毯;自走式植保机来回穿梭喷施叶面肥,无人机盘旋着飞防打药犹如一幅现代春耕图。 当下正值农业生产的关键期
-
直播热倒逼供应链变身“轻骑兵”――一个服装名镇的破“疫”之战
在东莞虎门电商产业园,4000多平方米的摄影基地被改造为直播场景,近百间公寓变成直播间…… 从“有单没人”到“有人没单”,疫情冲击下,中国服装名镇虎门镇的服装企业经历着和别人类似的痛苦。然而,一些企业靠直播“突围”,“周周上新”、小批量、快速转
-
山东临沂一个乡镇的“荒山之变”
新华社济南5月7日电(记者邵琨)来到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李官镇的一处山坡高台上,放眼望去,道路两侧有绿植,平整的土地上有一片片果树、花卉,远处的玫瑰湖波光粼粼 然而,以前这个地方却并非如此。受几十年前挖矿影响,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山坡上部杂草
-
贵州一个极贫乡镇的产业变迁
贵州省长顺县代化镇,一个地处贵州麻山腹地的乡镇,石漠化严重。 几年前,记者曾数次路过这里,当时一条狭窄的街道,一遇赶集,就堵得水泄不通。如今回访,集镇修了外环路,面积扩大了一倍,容貌焕然一新。 以前镇政府对面就是脏乱差的农贸市场,所以每次领
-
一个浙北小县的生态智慧养殖之变
位于浙北杭嘉湖平原上的湖州德清县禹越镇,水产养殖远近闻名。黑鱼养殖产业在当地已有20余年历史,是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据统计,镇上黑鱼养殖面积达6240亩,约占全省30%以上,年产黑鱼1万余吨,去年销售额达1.8亿元左右。 黑鱼养殖带旺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