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在福建农林大学学习育蜂技术的经历,身材精瘦的郑全富眼里发亮:看到蜜蜂一窝一窝地快速培育出来,简直就像变魔术。曾经一贫如洗的郑全富一家变富了,靠的就是这连做梦都不敢想的魔术。
2014年,郑全富的人生跌至谷底。身为家里顶梁柱的他,遇车祸身受重伤卧床,瘫痪的岳父、丧失劳动力的岳母和小舅子、嗷嗷待哺的幼子,家庭的重担令郑全富一度绝望。跟人家借100块钱都借不到,因为怕我还不起。说起辛酸往事,他眼眶泛红。
这个名叫全富的汉子,被核定为福建省顺昌县洋墩乡洋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还躺在病床上,县里、乡里和村里的干部就来看我,跟我商量脱贫门路。早有主意的郑全富提出,他想学养蜂。
洋坑村地处闽北郭岩山脚下,上千亩生态林植被丰富,四季有花,是一个蜜源宝库,这里属中亚热带气候,蜜蜂越冬不难,自古就有养蜂的传统。养蜂并非重体力劳动,瘦弱的郑全富早年就断断续续养过蜂。
每年4月前后,本地有种兰花开放,特别能吸引蜜蜂闻香而来。郑全富一头挑着蜂箱、一头挑着兰花上山,受到诱惑的蜜蜂便会成群飞来,身陷养蜂人芳香的陷阱。
以前完全是这种土养,专业技能几乎为零,关键是不掌握蜜蜂育种技术,只能小打小闹。郑全富坦言。
了解到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定期组织培训班,乡里便利用结对帮扶领导争取来的5000元产业培训资金,提前跟校方联系,给郑全富报上了名。2015年底,大病初愈的郑全富,参加了这期近20天的培训班,在养蜂世界里如饥似渴地学习。
感觉自己学会了降龙十八掌,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的技术,我一个农民竟然也学会了。谈起养蜂技术,郑全富滔滔不绝,养蜂先养王,蜂王选种最重要;中蜂喜新厌旧,有新蜂巢才会大量产卵
养蜂过程中,郑全富遇到难题就向农林大学的老师请教,技艺越发娴熟,养殖的蜜蜂从最初的十几箱已增加到目前的500多箱。
春分时节,细雨如酥,大山里绿草青青、水汽氤氲,千树万树悄然孕育着花苞,预示4月中旬的第一个流蜜期越来越近了。此时,郑全富全部心思都在壮大蜂群上。
小山坡上,无患子树下,数十个蜂箱散布其间,郑全富揭开一个,拿出巢胚查看蜜蜂繁殖情况,嗡嗡的蜂鸣声不绝于耳,一片巢胚能容纳1500只左右的蜜蜂,一个蜂箱可养殖蜜蜂超过1万只。
2018年蜂蜜产量4000多斤,收入20万元;2019年受洪灾影响,蜂蜜产量下降,但是靠卖出的500箱蜂种,也赚了20多万元。已然精通魔术的郑全富一举摘掉了穷帽,全家人从低矮的小土房搬进了明亮宽敞的新居。
我起死回生了。郑全富开心地说,苦日子过去了!
郑全富成了十里八村知名的养蜂模范,不少村民慕名前来学艺。郑全富被扶贫部门聘为讲师,定期给贫困户授课,他前后收了40多个徒弟,毫无保留地传授养蜂技术,还免费赠送蜂种。
曾是贫困户的黄启盛师从郑全富学养蜂4年了。现在我有30多个蜂箱,学养蜂第一年就赚了1万多块。黄启盛说,准备继续跟师傅学,学养蜂一辈子都学不完。
客厅墙壁上,两张郑全富授课的照片十分醒目。他的家人残疾,他得过癌症,他的腰椎变形严重郑全富指着照片里听课的学生说,不少是贫困户,都是苦命人,我要尽力帮助他们。
问及今后打算,郑全富踌躇满志:希望今年能把蜜蜂养殖规模扩大到1000箱,家里面要把两个孩子的教育搞好。
更大的梦想,是能帮贫困户一把,让更多人学会变魔术,通过养蜂富起来。郑全富说。
在政府推动下,郑全富注册成立了顺昌县手拉手互助养蜂合作社,计划把更多的贫困户拉进来,一起致富。洋墩乡党委书记施萍透露,正在谋划上线全封闭罐装生产线,把蜂蜜产业做大做强,还准备申请地理标志产品,打响洋墩蜂蜜品牌,名字就叫兰花蓄。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