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农忙正当时――西藏乡村春耕备耕见闻
入春以来,雪域高原寒意渐消,从西藏东南部的尼洋河流域到西部的年楚河流域,高原大地从沉睡中苏醒。西藏农牧民迎来又一个忙碌时节,平整土地、浇灌农田、积造农肥湛蓝天空下,辛勤劳作的身影随处可见。 林芝市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才召村村民达瓦一大早就开
-
雪域高原农事忙
山上积雪还未消融,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濯桑乡,村民降央起了个大早,和其余4名拖拉机手一起,通过严格防疫程序后开始工作。 降央开着手扶拖拉机在蔬菜大棚里耕地,犁地、下农家肥后,就开始种小番茄。在该种植基地,机器轰鸣,一派
-
帕米尔高原“破冰行动”助牧民备春耕
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6日电(记者孙少雄)春水灌得早,来年吃得饱。看着今春第一场灌溉水汩汩流进草场,64岁的艾力木拉提发郎给仿佛也跟着解了渴,舔了舔嘴唇,激动地笑出声。几天前,他和村里的上百名牧民还为水急得团团转。 艾力木拉提家住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
-
易贡:雪域高原第一茶场的“绿”与“红”
这是易贡茶场内的红色遗址将军楼(4月3日摄)。 这是易贡茶场一角(4月3日摄)。 重峦叠嶂的峡谷间,巍峨壮观的川藏公路通麦特大桥横跨在易贡藏布江之上。沿着峡谷向上游行驶20多公里,西藏历史上第一个规模茶场易贡茶场就坐落在烟波浩渺的易贡湖畔。 易贡藏语的
-
甘肃藏区“高原牦牛”繁育基地:“肉奶双赢”助牧民增收
4月中旬,甘肃甘南州夏河县良种高原奶牛(娟犏雌牛)繁育基地。 魏建军 摄 中新网兰州4月27日电 (魏建军 艾庆龙)普通牦牛一岁体重约70公斤,这种牛可达120公斤左右,而且产乳量可抵3头牦牛的量,实现肉奶双赢。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桓恭
-
产自保山的高原特色农产品新亮点小球藻 上半年出口超28吨
“制种―投料―异养―离心―喷雾干燥―收获―包装”,在云南省保山市泽元藻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批蛋白核小球藻干粉经过一道道工序生产完成,被工作人员提离生产线,运往发货仓库,完成出口前最后的准备工作。当代理出口企业的报关员通过国际
-
高原食品冷链中心预计9月投产运营
高原食品冷链中心预计9月投产运营 丰富市民“菜篮子”,一年四季供应时令鲜品 记者 赵梦茹 摄 近日,记者从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高原食品冷链中心项目现场了解到,该项目总体施工进度正在按计划顺利进行。截至目前,该项目总体工程的砌砖、抹灰等土建部分已经完
-
高原农特产品云直播助力乡村振兴 第六届中国石林人参果文化旅游节启幕
“金秋庆丰收,人参果味浓”。 9月27日“第六届中国石林人参果文化旅游节”及系列活动在石林县人参果之乡的西街口镇正式启幕。在本次活动期间,将采? 爸辈?+线下活动”的方式开展,遵循“线上为主、线下搭配”,“石林人参果为主,其他高原农特产品为辅”,
-
追记我国青稞研究专家尼玛扎西:愿做高原一粒种 化作金穗撒人间
又一年,高原的青稞熟了。 而他,却永远地走了。 他是我国知名的青稞研究专家、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尼玛扎西,藏族,中共党员,理学博士。 至今,农科院办公大楼209办公室门上的指示牌上,依然写着“出差”二字。 2020年9月5日,在西藏阿里
-
“冬游西藏”持续发力,让高原旅游业“热”起来:邂逅别样冬天别样景
图为游客在纳木错游玩。记者 洛桑 摄 深秋时节,碧云天,黄叶地,随着秋叶落尽,西藏将迎来清冷凛冽的冬天。 日前,自治区旅发厅发布通告,自2020年10月15日起至12月31日,西藏再次启动“冬游西藏”活动,依旧延续第三轮活动优惠政策。 那么,冬天来西藏玩什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