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城汝湖贫困户“零基础”试种番石榴 增收致富住新楼
位于东江沿岸的汝湖镇南新村,是一个靠发展番石榴、甜玉米等特色种植作为主要收入的农业村。近年来,搭乘乡村振兴的快车,南新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顺利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家住南新村的陆文英就是依靠种植番石榴成功脱贫的一户。在番石榴稳产增收后,陆文
-
鹿寨县:“山楂之恋”结出了“致富果”
龙母水库位于鹿寨县导江乡长垌村和黄坭村两个贫困村之间,依托周边生态环境及水库资源,“十三五”期间,这两个村被列为全区旅游扶贫村。为确保贫困村资源的有效开发,鹿寨县编制了旅游贫困村规划,做好产业规划,围绕龙母水库这一核心资源,创建“山楂之恋
-
情系贫困学子爱心公益助学――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组织爱心企业家公益助学活动
经济困难是贫困家庭大学生迈向大学校门的一个共同难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对接组织部分企业家到华安县湖林乡开展公益助学活动,为贫困家庭大学生送上一场爱心“及时雨”。 华安县湖林乡是革命老区乡,部分脱贫家
-
南宁市发展蚕桑全产业链助力脱贫攻坚
蚕桑产业是南宁市脱贫攻坚的三大发展产业之一,一直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2019年前,桑园面积及蚕茧产量均排全区第二位,仅次于河池市。2019年底,上林、马山、隆安、邕宁四个贫困县(区)桑园面积18.26万亩,占全市桑园面积33.7%,产茧2.43万吨,占全市产茧
-
写好“土货文章” 打造全产业链扶贫路
紫荆镇位于广西桂平市的北部,具有麻笋生长的自然条件,历来有种植麻笋的习惯,“紫荆嫩笋”以脆、滑、香、甜而久负盛名,也是桂平当地盛销的“土货”。该镇依靠绿水青山,全力写好“土货文章”,引进龙头企业,走全产业链的“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
-
富川:生态精品村拓宽旅游带富路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富川瑶族自治县大力推行“旅游+扶贫”模式,全县22个生态精品村中有9个是贫困村,其中岔山、虎头、毛家等3个贫困村,被评为广西星级乡村旅游区。 近日,记者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富川专场新闻发布会获悉,作为广西首批脱贫出列的少
-
昭平:强化帮扶茶飘香
昭平县立足特色优势资源,创新帮扶机制,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茶叶转型升级,助推茶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 帮扶范围不断扩大。该县统筹整合有限资金,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出台特色产业以奖代补政策,对发展茶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年度进行奖补
-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绿色富硒农产品成“明星”
近日,走进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富硒产业联盟基地展厅,可见富硒茶叶、富硒白玉蔗、富硒米等富硒“明星产品”。该基地是港南区联合城区、乡镇相关单位、专业合作社等17个联盟成员单位创建的。港南区借助联盟的力量,汇聚各方优势资源,共同推进港南富硒产业发展
-
港南区:良种优质稻助农增收
笔者从日前召开的首届中国(广西)-东盟现代种业发展大会上获悉,贵港市港南区荣获“广西优质稻良种示范重点县”称号,为首批8个广西优质稻良种示范重点县之一。 ????港南区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广西产粮大县”“富硒农业之乡”,常年水稻播种面积46万
-
百色市田阳区巴某村:深度贫困村喜变旅游打卡地
10月15日,连日下雨让山里云雾缭绕。来到百色市田阳区五村镇巴某村加旭屯,奇峰秀水间,坐落着80多栋“青瓦白墙”的民房,村民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拉家常,俨然世外桃源。 “以前要是这么下雨,你们的车根本进不来。”村委委员周长江说。以前不仅路差,山里田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