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足长虹村:六旬企业家回乡建设美丽乡村
新华网重庆8月11日电(刘星)“老谷家不缺钱,回来搞农业还不是因为惦记着家乡。” “老谷带头发展农业,为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开了个好头。” “谷老板发工资,让农民变成了工人。” 在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一说起谷达敏,没有村民不认识他。这个在建筑行业
-
南岸:从捕鱼到护渔 做长江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18年前,以渔为生,18年后,护渔清漂。今年,重庆南岸区峡口镇成立护渔清漂队,渔民周彪顺利退捕转产,成为护渔清漂队的一名成员。从捕鱼到护渔,周彪感慨,以前“靠天吃饭”,是长江养育着我们;现在“十年禁捕”,换我们来守护母亲河,“有舍,才更有得。
-
云阳:果农转型升级直播带货 引网友纷纷下单
“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农民的典型写照。但在重庆云阳渠马镇促进村,有个果园主一改普通农民不太时尚的形象,把农业“玩”得风生水起。8月10日,在重庆市云阳县渠马镇促进村桃园基地,一眼望去,果实累累,枝头挂满了白里透红的桃子,整个桃园都弥漫着桃香。当
-
农民变身“主播”直播带货 农副产品不滞销反成热销品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农民变身“主播”直播带货 农副产品不滞销反成热销品 手机变农具,农民变主播。浙江省衢州市借助乡村振兴讲堂,为村民搭建服务平台,支持农民直播带货,帮助农民解决配送等关键环节,拓宽了农副产品的销售途径。 疫情期间,当地农副产品
-
新疆:推动特色农产品绿色追溯管理
“市场上普通面粉价格是1公斤3.5元左右,我们生产的面粉最高卖到1公斤32元,这是因为我们的面粉有了有机‘身份证’。”8月6日,新疆昌吉州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丰裕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强话语里透出十足的底气。 近年来,新疆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
-
我国整合完善国家化肥商业储备
记者11日了解到,经国务院批准,原“中央救灾化肥储备”“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国家钾肥储备”统一整合为“国家化肥商业储备”,分为钾肥、救灾肥、春耕肥储备三部分。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会
-
四川南充“玉米体系”铺就致富路
在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祥龙乡的一块玉米田间,随着收割机在玉米地轰鸣开过,一排排原本笔直挺立的秸秆被卷入机器大口,瞬间粉碎并“倾注”在一同开过的另一辆车的车厢里。 “这些收了的秸秆马上就可以装袋打包,卖到养殖场喂养牛羊。”南充市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
多省公布农村经济半年报 粮食生产“底盘稳”
近期,多个农业大省陆续公布了上半年农业经济的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上半年农业稳产保供整体向好,生猪等重点产能在加速恢复。 粮食生产“底盘稳”是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的一大特点。江西省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早稻种植面积1826.3万亩,比上年增加182.5
-
广东多地抢抓农时栽插晚稻 力保粮食稳产丰收
7月,潮州市潮安区溪东种养专业合作社500多亩水稻成熟。烈日下,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早稻。资料图片 “这几天下了雨,我们得抢抓时间。”8月13日,汕头潮阳区西胪镇泉塘村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机器轰鸣,数名社员正忙着插秧,合作社理事助理林岳锋希望
-
“特”“优”农业撑起山西农民小康梦
药茶、小杂粮、干鲜果、中药材……一个个又“特”又“优”的农产品,成为山西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铁杆庄稼”,让这块贫瘠的黄土地充满了生机。 “金太谷,银祁县,广吃米面的榆次县。”这是晋中百姓介绍家乡的一句俗语。 入伏不久,山西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