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萼龙葵防控技术指导意见(三) 主要防控措施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时间:2025-11-03    作者:佚名

  

  按照“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因地制宜利用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技术措施,防治刺萼龙葵扩散蔓延,减少对环境和经济的危害,保护生态环境和农牧业生产安全。

  一、农业防治

  建立良好耕作制度,减少农田抛荒,清洁田园,增加复耕指数;可以种植玉米、向日葵等植株较高的高秆作物,利用农作物高度和密度的荫蔽作用,争夺阳光和水分,抑制刺萼龙葵的生长,并结合中耕除草铲除残株以达到彻底消灭的目的;在作物播种前或收获后耕翻除草、集中烧毁和深埋,减少农田土壤中刺萼龙葵种子数量,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二、物理防治

  在刺萼龙葵幼苗期或开花前可进行多次机械或人工铲除。刺萼龙葵开花结果后铲除反而有助于种子的扩散,不适合采用物理防治方法,铲除的刺萼龙葵要集中焚烧或深埋处置。在发生面积较小、密度小的区域,可采取人工铲除的方法;在交通便利及发生面积较大的连片区域,可采取机械铲除的方法。对化学防除后残存的植株和施药后新出苗的少量植株,应及时进行人工铲除。

  三、化学防治

  刺萼龙葵3~5叶期是化学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施药应选择在天气晴朗,无风上午进行。施药后24小时内下雨,应补施药。

  根据发生的生境类型采取不同的化学药剂。药剂的用量根据刺萼龙葵发生危害程度计算,危害程度的划分参照NY/T2530-2013。发生盖度或频度≤20%时,施药量为推荐量的70%,进行点喷;发生盖度或频度>20%时,施药量以推荐量为宜,进行全面或片状喷药。要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剂量,避免产生药害或残留,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4285、GB/T8321、NY/T1276的规定。施药区应插上明显的警示牌,避免造成人、畜中毒或其他意外。

  

  表刺萼龙葵防除药剂参考名录及用量

  

  四、生物防治

  刺萼龙葵在幼苗期生长速度慢,竞争力较弱,可以选择竞争能力强、生长迅速、多年生、易形成密丛的沙打旺、紫花苜蓿、沙棘、紫穗槐、披碱草、冰草和羊草等植物在刺萼龙葵发生区域进行替代种植,抑制刺萼龙葵生长发育,对刺萼龙葵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注意事项:

  1.刺萼龙葵全株密被长刺,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防治,都要采取保护措施。如不慎被尖刺扎伤,要及时涂抹消炎药水,若症状不能缓解,要及时就医。 

  2.刺萼龙葵种子的休眠特性使其具有极强的适应环境能力和生存繁殖能力,当年未萌发的种子数年后仍可能萌发,所以需连续多年进行调查、监测和治理,才能彻底清除刺萼龙葵。

  

  


原文链接:https://nmt.nmg.gov.cn/yw/nszd/eeds/202510/t20251024_280736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三农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网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