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企携手破解生菜种植难题
来源: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时间:2025-10-10    作者:佚名

  

  

    □记者许怡彬

    在上海蔬菜产业的版图中,春昌生菜凭借其独特的发展路径,已成为科研与企业合作推动产业升级的典范。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与上海春昌蔬果专业合作社的紧密协作,不仅解决了生菜种植中的诸多难题,更为本地生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春昌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曾经面临种源不稳定和产量提升的双重挑战。“起初,种源不稳定是个大问题。在农资店购买的种子,第二年可能就断货了,刚培训好人员、准备大规模种植,却没了种子。”春昌合作社副理事长赵世豪回忆道,“而且,上海土地资源珍贵,提升单位面积产量一直是我们的追求。”

    为解决这些问题,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研究员魏仕伟博士及其团队,在新品筛选和示范鉴定时,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和产量提升。“我们在保证现有品种类型不影响销路的前提下,特意选择了一些产量较高的品种进行筛选、示范和推广。”魏仕伟介绍,“像‘沪芊’‘浩农一号’‘缤纷七号’等品种,在产量和适应性上都有出色表现。”

    在与春昌合作社的合作中,科研团队不仅提供了稳定的种源,还在栽培技术上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从基质配比、水肥管理到病虫害防治,我们都进行了深入指导。”魏仕伟表示,“比如在移栽环节,对种苗质量要求很高,我们通过培育根系发达的品种,结合栽培技术的改进,实现了壮根的目的,使机械化移栽更加顺利。”

    近年来,春昌合作社大力发展机械化种植,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成为关键。“2018年起,我们就开始引入蔬菜机械化生产设备,现已实现从播种到废弃物处理的全环节机械化。”赵世豪说,“移栽环节对种苗的要求很高,需要根系好、适合机械化操作。这就需要科研团队的支持,提供适合的品种和栽培技术。”科研团队通过培育根系发达的品种,优化基质配比和营养液调配,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在品种选育上,春昌合作社与科研团队进行了大量尝试和筛选。“我们在选择新品种时,既要考虑外观和口感不能与传统品种差异太大,又要在产量和适应性上有所突破。”赵世豪说,“比如‘缤纷七号’这个品种,偶然发现其生长周期比常规品种缩短一周,产量高出10%以上,且外形和颜色与常规品种相近,口感也更好,今年秋冬季我们就准备大面积种植。”

    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春昌生菜的产量显著提升。“在生菜产能旺季时,即春秋两季,我们的优质品种最高亩产可达7400斤。”赵世豪自豪地说。这一产量的提升,不仅增加了合作社的经济效益,也为市场提供了更充足、优质的生菜供应。


原文链接:https://nyncw.sh.gov.cn/mtbd/20251010/9f4f747d457843da8b226b2989b2fe6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三农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网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