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朱健研究员携三名岗位科学家,赴天津开展2025年天津市(水产业)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班,为天津市各涉农区渔业工作者、养殖场(户)带来一场聚焦产业前沿成果与实用技术的专业培训,切实推动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先进技术向基层落地。
培训会上,朱健研究员作为首席科学家,首先围绕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期间取得的成果展开详细介绍。他重点讲解了体系自主培育的国家大宗淡水鱼新品种,深入剖析新品种在生长性能、抗逆性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系统分享了产业相关的新技术与新模式,从养殖模式创新到生产效率提升,全方位展现了“十四五”期间体系在推动大宗淡水鱼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突破,为基层从业者明晰产业发展方向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随后,国家体系三位岗位科学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开展了针对性较强的专题培训讲座。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中草药渔药产品开发岗位科学家谢骏研究员以“中草药对水产病害的防控策略”为题开展讲座。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饲料原料开发与质量安全岗位科学家缪凌鸿以“大宗淡水鱼条件营养供给与品种提升-肝肠健康和生物饲料的应用”为主题,开展讲座。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种质资源鉴定与新种质创制岗位科学家唐永凯研究员围绕“建鲤2号选育与健康养殖”进行专题培训。
培训会后,市水产所副所长、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天津综合试验站站长张韦研究员邀请首席科学家及三位岗位科学家赴西青区示范基地开展现场调研。示范基地负责人围绕实际养殖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与专家深入交流,专家团队逐一解答饲料成本控制、中草药制剂使用、养殖模式科学管理等疑问,实地进行技术指导。首席科学家朱健研究员在调研总结中表示,西青区示范基地具备良好的技术应用基础,后续可依托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资源,进一步加强“新品种+新技术”集成应用,打造天津地区淡水鱼健康养殖示范标杆,带动更多从业者实现提质增效。
此次培训精准对接基层水产养殖从业者的实际需求,内容覆盖国家大宗淡水鱼新品种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应用、高效生产模式创新,以及病害绿色防控、科学营养供给等核心领域,既传递了产业前沿理论成果,又提供了可直接落地的实践操作技巧。参训的各涉农区渔业工作者、养殖场(户)纷纷反馈,通过培训不仅系统掌握了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与技术突破,更切实提升了自身在品种选择、养殖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为推动我市水产养殖产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引擎。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