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寻味广西·风土
文化中国行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杨灵烨 通讯员 黄秀纯
金秋9月,桂林市平乐县阳安乡夏墩坡村的绿色富硒稻示范基地,正铺展着动人的丰收图景。连片稻田翻涌鎏金波浪,收割机穿梭田间,将饱满稻谷尽数收仓;村民们指尖翻飞装袋过秤,夕阳为田野镀上暖光,空中俯瞰,万亩稻田如金色地毯,满溢着丰收的喜悦。
圣山福地滋养着阳安乡,优质灌溉水源与洁净生态,不仅为稻米生长筑牢根基,更催生出“阳安大米,没菜也能吃三碗”的民间美誉。这里的大米颗粒饱满、晶莹清香,煮熟后软糯可口,成了市场“香饽饽”,不少外地游客专程前来寻味采购。
“种了四亩富硒稻,亩产千斤左右,加上政策补贴,收入越来越有保障!”陶村村民陶益友的笑声,道出了农户的获得感。
近年来,阳安乡锚定“绿色富硒米示范基地”建设,推动“阳安大米”走品牌化、产业化之路。如今全乡大米种植面积达2.2万亩,覆盖2906户农户,这份“稻事业”已成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引擎”。
劳作方式也随产业升级焕新——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场景,正被耕田机、插秧机、收割机的轰鸣替代。不少农户添置新的农业机械,更有农户投数十万元建烘干房、培秧房,实现育秧、耕种、收获全程机械化,生产效率大幅跃升。
产业模式创新更给“阳安大米”添足底气。桂林力源粮油公司、大雅大米加工厂等企业入驻,“公司+农户”模式落地生根:企业供优质稻种,农户按标准种植,公司再以保底价收购。稳定的销路、可控的品质,让“好米卖好价”从愿景变为现实。
稻浪翻涌处,不仅传递着大自然对辛勤耕耘的馈赠,更见证了阳安乡从“种好粮”到“卖好价”的跨越——这片稻田,正用沉甸甸的收获,铺就乡村全面振兴的康庄路。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