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看到中国农业的生机与阳朔乡村的温度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时间:2025-09-18    作者:佚名

  稻浪翻滚,硕果飘香。9月16日,以“阳朔邀世界稻香约道山”为主题的阳朔县庆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第五届“道山论稻”农耕文化节热闹启幕。来自美国、英国、德国、越南、泰国、印尼、毛里塔尼亚、摩洛哥、也门等国的外籍友人,与国内嘉宾、当地村民及游客齐聚这片丰收的土地,体验农耕乐趣,共享丰收成果,沉浸式感受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山水阳朔・文明中国”的独特魅力。

  田间欢歌:中外共赴丰收之约

  走进道山村,金黄的稻田如同铺展开的巨型地毯,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稻香。活动现场,处处是热闹的景象,处处是丰收的喜悦。

  

  舞蹈庆丰收。

  “村里有‘歌’”乡土文艺汇演在稻田旁的舞台拉开帷幕。

  古朴神秘的傩舞登场,演员们头戴色彩绚丽的面具,踩着铿锵的鼓点起舞,仿佛将古老的农耕记忆唤醒。

  

  台上演唱村歌《一个村庄一个梦想》。

  村歌《一个村庄一个梦想》旋律悠扬,歌词里满是道山村从传统村落走向生态振兴的变迁,深情演唱感动了不少土生土长的村民……

  台下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与田间的稻浪相映成趣。

  在农产品产销签约仪式上,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与福利镇人民政府、广西笑果时光农业有限公司与阳朔裕丰生态农业种植合作社等四组合作方依次落笔,签下涵盖农业科技推广、优质稻米订购、村集体经济合作等领域的合作协议。

  笔尖落下的瞬间,不仅为阳朔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更让在场农户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这一笔笔合作,是对他们辛勤耕耘的肯定,更是对道山生态农业未来的期许。

  最让人热血沸腾的当属农事竞赛环节。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墨西哥等国的外国友人,与阳朔本地九个乡镇代表队组成11支队伍,展开扁担挑粮接力赛的激烈角逐。

  

  当地村民在扁担挑粮接力赛迈着稳健步伐。

  

  外国友人在扁担挑粮接力赛迈着“飘逸”步伐。

  在扁担挑粮接力赛中,队员们肩扛扁担,步伐稳健地穿梭赛道,加油声、呐喊声在田野间回荡……

  

  选手完成收稻谷后,累并快乐着。

  在收稻谷比赛环节,“左手抓稻秆,右手握镰刀,下刀要贴近根部!”在

  当地农民的耐心指导下,来自俄罗斯美女安娜一身红衣,成为全场关注焦点。她拿起镰刀,弯腰割稻。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进泥土里,却笑得格外开心。

  “原来一碗米饭要经过这么多辛苦!”她擦了擦汗,举着刚收割的稻穗感慨道。

  

  选手摸到鱼了。

  在“混水摸鱼”环节,更是欢乐十足,人们赤脚踏入泥塘,追逐着四处游窜的鱼儿,飞溅的泥水、爽朗的笑声,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农艺交融:守护农耕文明根脉

  “道山论稻”不仅是一场丰收的盛会,更是一次农耕技艺与文化艺术的深度交融,为守护农耕文明根脉搭建了平台。

  

  稻田边写生。

  在“村里有‘艺’”文化造梦空间,昔日的田间地头变身艺术画廊,稻田边的展板上,一幅幅农民画生动描绘了播种、插秧、收割的农耕场景;画纸前,农民与艺术家们共同执笔,以稻田为背景,以丰收为主题,勾勒出稻浪翻滚、农人欢笑的美好画面。

  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原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丁杰现场挥毫泼墨,“道山论稻”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跃然纸上,为这场丰收盛典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气息。

  “今年10月,我将应邀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特展,这次来阳朔县福利镇道山村写生,就是要把这里的美丽风光、农耕文化通过艺术的语言传递到国际舞台,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农耕文明的魅力。”丁杰表示,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艺术守护农耕,不仅能让传统文明焕发新生,更能为乡村文旅发展注入活力。

  在活动现场,桂林旅游学院老师彭骞向大家展示五年来在道山村开展生态农业种植的成果。

  “从选育自留种,到坚持无化肥、无农药种植,我们和村民一起摸索出了适合道山的生态农业模式。现在,道山生态稻米不仅品质好,产值也比普通稻米高三成,成了村民增收的‘金疙瘩’。”彭骞自豪地介绍。

  “阳朔为学校提供了优质的实践基地,通过校地合作,越来越多的留学生走进道山村,体验农耕生活,了解中国乡村振兴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杨峰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让留学生知华友华,成为中外农耕文化交流的桥梁。

  道山村坚持“自留种、无化肥、无农药”的种植原则,多年来始终坚守生态农业之路。如今,道山生态稻米已成为阳朔农产品的一块“金字招牌”,不仅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更让“自然农法”“生态农业”的理念深入人心。

  活动现场的丰收创意市集上,道山生态稻米、阳朔金桔、土蜂蜜、沙田柚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整齐摆放,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购买。

  除了特色农产品,市集上的非遗研学坊也人气十足,游客们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绘制阳朔山水画等,在动手体验中感受阳朔农耕文化的独特韵味。

  长效赋能: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道山论稻”农耕文化节的举办,只是阳朔深化乡村振兴、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据悉,以“丰收阳朔 共富家园”为主题的阳朔县2025年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将持续至12月,其间不仅将举办金桔开市、花卉苗木等月度庆丰收特色活动,各乡镇还将结合自身特色,开展农业丰收主题活动,让丰收的喜悦持续蔓延。

  阳朔历来重视农业品牌建设,金桔、蜂蜜、沙田柚等农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品牌效益日益凸显。近年来,阳朔以农耕文化为纽带,不断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道山论稻”农耕文化节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今年1-8月,全县累计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9.998万亩,粮食产量7.84万吨;蔬菜播种面积18.61万亩,产量28.44万吨;水果产量74.86万吨……”阳朔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徐学芳说,通过节庆活动,不仅让更多人了解阳朔的优质农产品,更让传统农耕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新名片”,推动农业从“卖产品”向“卖文化”“卖体验”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同为农业大国,中国既守住了粮食安全,又让农民共享发展红利、让乡村重焕活力,这样的经验太值得我们学习。而阳朔的乡村温度,不只是待客的热情,更是乡村振兴里每个人脸上的笑容。”来自巴基斯坦的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生杰福说,特别想把阳朔故事、中国农业故事带回祖国,让更多人看见中国乡村的美好与活力。

  

  在丰收的田野上翩然起舞。

  从田间的丰收盛会,到长效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阳朔正以“道山论稻”为起点,不断搭建连接中外、沟通城乡的文化桥梁。这里既有稻香、酒香、茶香交融的丰收滋味,也有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多元文化碰撞的精彩故事。

  “今后阳朔将继续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生态农业为基,以乡村旅游为翼,不断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台阶,为‘建设阳朔先导区 建功桂林世旅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让世界看到中国农业的生机与阳朔乡村的温度。”桂林市政协副主席、阳朔县委书记孙国梁表示。

  记者 傅清龙 黄海健 通讯员 乔小娟 钟玲丽 文/图 编辑:李家健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gl/t2597890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三农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网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