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位于南部县定水镇的四川北龙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养殖场,平滑式轨道智能巡检系统开始了新一轮24小时不间断工作:AI视觉识别算法精准捕捉每头生猪的体温波动,传感器实时采集圈舍温湿度与游离氨浓度数据,这些信息通过网络汇聚到南充市生猪智慧化监管平台的大屏上——这是南充以科技破解畜牧业监管难题的生动缩影。
作为全省畜牧业第一大市,南充承载着9个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县、8个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的民生重任。自去年以来,我市聚焦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疫情防控入场难等“四大痛点”,率先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与畜牧监管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养殖—屠宰—监管”全链条的智慧体系。目前,平台已接入规模养殖场关键点位2463个、屠宰场关键点位86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关键点位173个,部署摄像头3224台,累计发布预警信息10万条,为南充巩固全省畜牧业第一大市地位提供强力支撑。
破局:以问题为导向破解产业监管“四大难题”
“以前几千头猪,每天要逐个查状态、看吃食,忙到半夜还不放心;现在平台上数据一目了然,人力成本省了一半以上,我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四川北龙牧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梁德伟的感慨,道出了南充养殖户的共同心声。在平台建设前,南充生猪产业长期受“四难”困扰,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数据集成难曾是监管的“心头病”。南充11512个生猪养殖场(户)的生产数据分散在不同系统,农业农村部门内部的生产、检疫、无害化处理等业务系统此前也存在“各自为战”的情况,数据往往形成“孤岛”。“以前要查一个养殖场的检疫记录,得登录3个系统,还未必能找到完整数据。”南充市农业农村局动监所负责人何平坦言。
多头建设难,也没有必要:县级财政资金有限,缺乏专业运维团队,难以承担智慧化监管平台建设和长期维护成本;中小生猪养殖场(户)更是无力承担智能化设备成本,“想搞智慧养殖,光一套巡检系统就要十几万,我们小场子根本扛不住。”南部县老鸦镇养殖户朱永伟曾无奈地表示。
更严峻的是多点监管难与安全防范难。全市有11512个生猪养殖场(户),遍布了9个县(市、区)228个乡镇,市县镇(乡)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仅1615名,要覆盖2.2万个养殖有限空间。仪陇县马鞍镇畜牧兽医站站长张鑫回忆:“以前靠人跑,一个乡镇兽医一周顶多查5个养殖场,有些偏远场子一个月都去不了一次。”而部分养殖户安全意识薄弱,人员车辆随意进出、有限空间违规作业等问题,更让生物安全与生产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正是瞄准这些痛点,南充市在坚决贯彻落实省政府《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过程中,将生猪智慧化监管平台建设作为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这个平台可以实现生猪智慧化监管,构建全市统一的生猪产业大数据平台,实现生产、防疫、安全、环保等全过程监管;可以整合多头监管任务,避免重复检查,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减轻基层负担……”南充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靖说。
创新:“1+1+4+5+N”模式让智慧化监管落地生根
“不仅设备免费装、免费修,还有专人上门培训,这样的好事我们肯定支持!”在嘉陵区曲水镇金兆畜牧养殖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曾斌指着刚调试好的设备说道。南充深知,要让智慧化监管真正走进生猪养殖场,必须破解“建设难、维护贵”的后顾之忧,为此创新推出“1+1+4+5+N”工作模式,让科技红利惠及每一位养殖户。
“1个统一平台”打破重复建设困局。南充市农业农村局采取“政府主导+国企免费建设+经营主体参与”模式,打造市级统一智慧化管理平台,明确“各县(市、区)不再建平台”,从根源上避免财政浪费。“以前邻县搞过类似系统,结果和我们的不互通,现在全市一张网,数据共享太方便了。”南部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蒲跃说。而“1个政府购买服务承载主体”则解决了运维难题——南充市农业农村局承担全部服务费用。
“4项免费服务”更是让养殖户吃下“定心丸”:免费提供平台建设与摄像头等硬件、免费维护维修、免费上门安装、免费开展操作培训。中国电信南充分公司作为技术支撑单位,组建了20支上门服务团队。该公司农业行业事业部客户经理王子淦介绍说:“最远去过仪陇县新政镇的山村养殖场,路不好走就扛着设备爬山,确保每个点位都能顺利接入。”而“5个上门”服务则让政策落地更贴心:宣传引导上门讲清平台意义、政策指导上门明确规范、人员培训上门教会操作、设施安装上门保障落地、使用指导上门确保数据准确,“连数据怎么上传、预警怎么看,工作人员都手把手教,我们老年人也能学会。”仪陇县鸿源种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许红燕笑着说。
“N个场点+N个预警点位”则构建起全域监管网络。平台覆盖全市11512个生猪养殖场(户)与228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对温湿度、生猪体温、游离氨和有限空间等关键指标和安全风险点位实时预警。今年7月24日,仪陇县鸿源种养殖家庭农场出现陌生人闯入化粪池区域情况,平台立即触发安全预警,3分钟内推送至养殖场负责人与乡镇兽医站,10分钟便完成处置闭环。这种高效响应,正是“N个预警点位”发挥作用的生动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平台还创新设计“N种盈利模式”,确保可持续运行。运营商通过信息账户经费、网络服务费、政府购买服务补贴等8项收入平衡成本,让养殖户“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就能享受智慧服务。“我们没花一分钱,却用上了最先进的巡检系统,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仪陇县保平镇建华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汪丽君说。
实效:“12316+N”架构铸就产业高质量发展硬核支撑
“快看,有两头猪体温超过了40℃,位置在1栋6号圈舍!”在南部县福兴养殖有限公司的监控室,工作人员指着平台大屏上的预警信息,立即联系兽医处置。这一幕背后,是南充“12316+N”架构带来的精准监管效能——1张数据网、2项保障、3大内容、1个中台、6大应用、N个场景,让智慧化监管从“建得好”迈向“用得好”。
技术与安全“双保障”筑牢平台根基。技术上,平台采用AI智能识别、大数据建模等领先技术,能精准识别生猪异常行为与环境风险;安全上,数据传输存储全程加密,严格控制敏感数据访问权限,“我们的养殖数据涉及商业机密,平台加密后,再也不用担心信息泄露。”营山温氏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而“农管、农情、农事”3大内容,则整合了政策法规、生产数据、市场行情等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链条服务。
实时监控、实时经营、实时推送、实时整改、实时分析、实时纠治这6大“实时应用”更是让监管效能倍增。实时监控能24小时监测圈舍环境与生猪健康,营山温氏畜牧部署的100台巡检机器人,通过红外测温与声音检测,让仔猪成活率从85%跃升至95%,人力成本降低40%;实时推送通过多终端同步提醒,嘉陵区金兆畜牧借助“云兽医”功能,AI诊病准确率达92%,带动联盟猪场一季度出栏量增长27%……
“2345”运行效果更让智慧化监管惠及各方。2个预警(生产+安全)、3个推送(县级+乡镇+养殖户)、4个分析(存出栏+疫病+环境+降本)、5个效果(农管高效+农情精准+农事便捷+安全可控+农民受益),构建起闭环管理体系。如四川北龙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因平台的“降本”分析,精准定位了该公司养殖场的饲料浪费点,帮助其综合成本降低5%以上;四川天兆猪业股份有限公司也因平台的“生产预警”而受益匪浅。
如今,南充生猪智慧化监管平台正按计划稳步推进:2025年拟覆盖年出栏2000头以上养殖场735家,2026年延伸至年出栏500-1999头的养殖场1163家,2027年实现年出栏50-499头的养殖场9614家,实现全覆盖。“未来,我们将继续拓展平台功能,深化与产业融合,让智慧化成为南充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罗靖表示。从田间地头的智能设备,到大屏上跳动的数据,南充正以科技为笔,在川东北大地上绘就一幅“养殖更省心、监管更高效、民生更安心”的畜牧业发展新图景。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