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倒伏耐高温 四川水稻有了硬核标配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2025-09-12    作者:佚名

  稻浪翻滚,满目金黄。在绵阳市安州区黄土镇方碑村,100亩展示基地里,52个水稻新品种同田“竞技”,沉甸甸的稻穗低垂,静待“检阅”。

  9月7日,四川省“十四五”水稻育种攻关项目暨四川水稻创新团队新品种展示示范现场观摩会在这里举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所有的展示品种都经历了异常严峻的“压力测试”——7月持续高温,8月暴雨大风,在极端天气轮番考验下,这些品种依然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现场观摩

  水稻新品“大阅兵”

  展示基地里,不同品种的水稻整齐排列,每个品种前方都立着标识牌,详细记载着品种特性、选育单位等信息。

  与会代表们穿行在田埂间,观察稻叶形态、稻穗饱满度,并不时交流着观察心得。“展示品种类型丰富,育种水平明显提升。”这是与会专家们的普遍共识。52个展示品种中,39个为“十四五”期间选育,13个已经为“十五五”做好储备。

  今年四川水稻生产遭遇了极端天气的严峻考验。7月大面积持续高温,8月暴雨大风接连来袭,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展示品种都表现出良好的抗逆性。

  “这些品种在抗倒性、耐热性上有了明显提升。”四川川种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天炬指着一片倒伏的水稻对比田说道,“抗倒伏能力直接关系到农民能否实现机收,这对降低生产成本至关重要。”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经历了风雨洗礼,绝大多数展示品种依然挺立,稻秆坚韧,稻穗饱满。

  四川省“十四五”水稻育种攻关项目首席、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所长蒋开锋补充道:“水稻品种抗倒伏、耐高温能力越来越重要。极端天气不仅影响产量,还会导致稻米垩白度(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变化,影响口感和大米收购价。现在我们选育的新品种在这些方面都有了显著改善。”优质高产“鱼与熊掌”能兼得

  过去,水稻育种往往难以兼顾产量和品质,高产往往意味着品质普通,优质则往往产量有限。如今,这一难题正在被破解。

  “‘十四五’期间育出的39个品种主要分为优质高产、专用加工、特种用途等几个类型。其中26个新品种增产幅度达到5%以上,除了8个专用稻以外,另外44个品种均达到米质部标三级以上。”蒋开锋介绍道。令人欣喜的是,13个新品种米质达到部标一级,为种植户提升产量、改良米质提供了更优选择。其中“玉龙优1611”“品香优美珍”等明星品种,已经被认定为超级稻和四川省主导品种,通过了市场的严格检验。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四川省“十四五”水稻育种攻关项目由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等11家科研院所、四川农业大学等3家高校以及四川鑫源种业有限公司等7家种业企业共同完成。“我们将生产上、市场上的需求反馈给科研院所,他们再根据需求做针对性研究。”四川鑫源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咏菠分享道,“‘品香优美珍’和‘玉龙优1611’就是这样选育出来的。”

  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确保了育种研究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大大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四川省农科院科技管理处处长、研究员王自鹏透露,展示品种中有24个品种通过审定,其中20个已经转化,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

  任重道远

  水稻育种仍在路上

  谈到“十五五”期间四川水稻育种的方向,与会专家认为,高产、优质以及抗性协同仍是主流。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水稻作为三大主粮作物,单产提升仍任重道远。“要突破产量水平瓶颈,有赖于育种理念和育种技术的突破。”四川省农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任光俊坦言。

  蒋开锋则表示:“一方面,面向国家粮食安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需求,我们将在保证高产优质基础上,更注重选育耐高温、抗倒伏、抗病的品种;另一方面,面向加工产业端需求以及特定用途品种需求展开育种攻关。”(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0/2025/9/11/39b4f101329e44c9b1aa7a266b6f144e.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三农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网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