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省市县农业部门、市县科技部门相关负责同志齐聚田间,现场观摩花生绿色生物防控技术。
“别看这个迷向装置小,但智能,每日定时定量喷雾,超声波释放的迷雾团随风飘散,能干扰棉铃虫等食叶害虫找到‘对象’,减少繁殖、产卵,达到防控目的。”一旁的阜新市植保站站长隋晓舟笑着解释,这项技术清洁环保、对环境、农产品无污染、省工省力。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处于全国花生生产“黄金带”,年种植花生面积70万亩,亩产量、花生外观与品质俱佳,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但近几年,受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花生病虫害逐年加重,尤其是棉铃虫、甜菜夜蛾等
食叶害虫为害严重。
“嫩叶子都吃光了,花生品质就差了。”铁辉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种了1100亩花生,理事长刘铁辉有着十多年种植经验。“咱这种出的花生,皮又白又光滑,蛋白含量高,还没有黄曲霉毒素污染,不等秋收就订购完了。”
“为保证当地花生产品绿色、高品质,我们从病虫绿色防控角度着手,在智能化监测预警基础上,重点采用性信息素迷向干扰交配和性信息素诱杀、无人机施用生物制剂等先进、绿色生物防治技术,减轻病虫害影响,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种植户收益。”就在屈丽莉说话间,一台无人机起飞,螺旋桨激起的气浪夹杂着沙土扑面而来。
“过去都是靠人工,费劲不说,效果还差。”作为示范大户,刘铁辉见证了科技力量,也充分认可生物防控技术。“你看那块田,诱捕器里全是虫子。”
“性信息素诱捕装置也是首次大面积在花生田使用,铁辉合作社示范了150亩。1亩地放置1个即可,长效诱芯可持续释放4个月以上不用更换。”屈丽莉说,在性诱技术基础上,结合无人机喷施生物菌剂,能减少田间幼虫危害,降低虫口密度,减少农药使用,降低防治成本,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让花生病虫害防控从传统模式向科学高效、绿色可持续转型。
来源:辽望·辽宁日报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