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分山水一分田”的生态禀赋,到“全域有机”的产业盛景;从2013年车河村首探有机农业的破冰之举,到2025年灵丘县10万亩有机种植版图的壮阔铺展,大同市灵丘县以“车河模式”为核心,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下,走出了一条兼顾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与乡愁传承的特色路径,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兼具东方智慧与实践价值的中国样本。今天,第三届世界有机示范区大会暨第十二届大同·车河有机农业论坛正式启幕,让我们一起走进灵丘县车河有机社区,回顾12年,车河村乡愁里的乡村振兴答卷。
回溯灵丘县车河村的蜕变,始于一场对乡土价值的深度唤醒。2013年,灵丘县立足自身山清水秀的生态基底,邀请全国农业专家把脉定向,锚定有机农业这一可持续发展赛道,由中国农业大学牵头,联合16家单位编制《山西省灵丘县有机农业园区实施规划(2013-2030)》,将车河村选为首个试点。在这里,“党政主导、规划先行、村企共建、村民共享”的理念落地生根:村民以世代相守的山、水、林、田、河入股,组建合作社与有机农业公司,昔日“靠天吃饭”的穷山沟,渐渐长出了有机杂粮、生态畜禽,建起了“梦幽谷”“清水鱼庄”等文旅项目。十余载耕耘,车河村集体经济从“零”跃升至2023年的13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300元增长至2.5万元,有机认证的农产品远销京津冀,原汁原味的乡村体验成了城里人追寻的“乡愁坐标”,沉睡的乡土资源就此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鲜活动能。
车河有机社区的成功,是灵丘全域有机战略的生动缩影。以车河为样板,灵丘县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县有机农业发展的意见》《灵丘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奖补办法(试行)》等政策,以精准奖补激活乡镇发展活力,如今已建成3万亩有机食品生产基地,133个有机认证品种覆盖全域,有机农业总产值达5.7亿元,“千亩种植+千头养殖”基地在各乡镇遍地开花。从清泥涧村运用中国农业大学“种—养—微”酵素体系实现人粪尿农田全循环,大豆亩产摘得山西省“神农科技杯”桂冠,到花塔、龙渠沟、北泉等村落依托“有机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旅游”模式成为网红打卡地,再到下关乡有机富锶水稻、月亮湾千亩有机苹果等产品打响市场品牌,灵丘县已构建起技术赋能、业态多元的全域有机生态。中国农业大学在灵丘县设立教授工作站、科技小院等产学研平台,培育1000余名乡土技术人才,《中药材农用酵素使用技术规范》更获批省级地方标准,为有机农业发展筑牢了科技根基,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灵丘县大地结出丰硕果实。
今天,第三届世界有机示范区大会暨第十二届大同·车河有机农业论坛正式启幕,车河村正以全新姿态迎接世界目光,将这场盛会打造成中国有机农业与全球对话的重要窗口。新建的车河酒店96间客房、双餐厅可满足中外嘉宾食宿需求;260人规模的主报告厅内,桌椅齐整、音响与同传设备调试就绪;周边道路动线优化为游客增添一段“望山见水忆乡愁”的沉浸式体验。自2013年首届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举办以来,这里已累计吸引1800余名中外专家学者论道交流,如今汇聚31国宾朋的盛会,既是对“车河模式”十二年实践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中国向世界分享乡村振兴经验、深化有机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契机。
从车河村的“单点突破”到灵丘县的“全域蝶变”,“车河模式”的深层价值,不仅在于探索出一条有机农业带动产业振兴的路径,更在于守住了乡村的生态本底与文化根脉。让田野间依旧飘荡着泥土的芬芳,让村落里仍能寻见记忆中的乡愁,让农民在守护家园的同时实现增收致富。
站在新起点,灵丘将继续以绿色为底、乡愁为魂,推动有机产业向全链条升级,让“车河模式”的经验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生根发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注入更多灵丘力量,向世界展现中国乡村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活力。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