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江华瑶族自治县会合村中稻田里机器轰鸣,打捆机将散落的秸秆卷成整齐的“草卷”,秸秆粉碎机将金黄的稻秆瞬间化作碎末。这是江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与现场演示会的一个镜头。江华正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的双赢之路。
白芒营镇农户尹小英指着自家三台草编机介绍道:“过去没人要的秸秆,焚烧污染空气,现在成了香饽饽。”她每年在村里收购3000亩稻草加工成运输草垫,年处理量达1000吨,成品远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
这样的转变源于江华构建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的“五化利用”体系。该县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23.5万吨,综合利用率达86.05%。其中,肥料化利用18.4万吨,秸秆还田面积55.45万亩;饲料化利用7600吨,支撑起县域畜牧业发展;能源化利用,年处理4万吨秸秆与30万吨畜禽粪污,产出生物天然气500万立方米、有机肥30万吨,带动3000户农户参与回收,户均增收超300元。
在涔天河镇示范基地,秸秆还田技术让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30%;白芒营镇平菇种植大棚内,农民利用秸秆制作食用菌基料,发展平菇、香菇等食用菌种植,提升了农业附加值。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白春生介绍,目前,江华秸秆利用主体46个,引进培育秸秆综合利用企业3家,建成标准化收储中心1个,形成“农户+合作社+企业”的闭环产业链。恩泉公司负责人仝晓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吨秸秆可产生天然气10立方米、有机肥0.8吨,年产值突破1.2亿元,解决60余人就业。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